首页 > 资讯 > 出版 >

扬州大学文学院举行《文本写作教程》教材发布暨研讨会

2020-06-16 15:01:40 中国社会科学网 

扬州大学文学院举行《文本写作教程》教材发布暨研讨会

《文本写作教程》教材发布暨研讨会线下现场视频图像 本网记者吴楠/摄

6月9日,《文本写作教程》教材发布暨研讨会在扬州大学文学院举行。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并围绕《文本写作教程》的价值,写作教材编写中的问题以及未来完善的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扬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定勇主持会议。

扬州大学文学院举行《文本写作教程》教材发布暨研讨会

《文本写作教程》书影 本网记者吴楠/摄

据介绍,这部教材是为高等学校中文专业编写的基础写作教程,系江苏省“十三五”立项建设重点教材。注意强调写作课程的特殊性,打破过去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编撰教材的单一模式,改为由当代作家、批评家和高校教师共同编写。全书共17章,创新建构了文本理论、文学文本、评论文本和应用文本的教材体系。全书以文本生成为目标指向,紧扣文本呈现的主体素养、文本呈现的方法、要领和技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且配备了数字化资源。

紧扣“文本呈现”这一主线

《文本写作教程》主编、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柳宏介绍了教材编写意图,具体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反思写作是什么?经过思考,课题组认为,写作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人类本能的需要。写作是呈现文本的行为。这个定义聚焦了写作的目标,强化了写作的呈现过程,说出了写作的行为指向。二是颠覆传统写作教材的框架。传统写作教材多是以写作知识体例为框架的教材。或讲授写作基础知识,或讲授文体知识,或兼而有之。这部教材在明确“写作是什么”的基础上,在现有写作教材框架体系上,淡化理论,强化文本,突出文体。在绪论中将“写作是什么,写作写什么,写作如何写”等理论问题全部解决,然后分文学文体、评论文体、应用文体三大块进行阐述。三是突出批评意识。为了提升学生的作品评论能力,这部教材将传统写作教材中文学评论扩充为小说评论文体、诗歌评论文体、散文评论文体、戏剧评论文体、影视评论文体和时事评论文体等进行介绍。四是体现时代需求,在教材文学文体部分增加了网络小说呈现和时事评论;在应用文体部分,设置了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申论、学术论文等文本的呈现。

柳宏认为,这部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抓住文本呈现这条主线。在教学过程中,也希望运用者能将作品的文本技巧、文本经验、文本艺术、文本思想特质、文本历史语境以及文本中渗透的作者主体情感、意志和智慧更好地体现出来。

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部主任迟宝东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对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视和举措,并结合课程思政谈到写作课教学的问题。针对写作课如何育人,他表示,对于写作来说,课程思政尤为重要。在传统观念中,文如其人,修辞立其诚。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人的立场可能会决定写作质量的高下。写作课的课程思政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是将育人贯穿于写作教材中,渗透于写作课程中。他认为,这部教材对文本呈现要素总结得很好,尤其是选择出大量的文学作品,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但示范之外,如何教学生写,怎样让学生练,希望以后在修订教材时会有所加强。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德明谈到他编写教材的感受。他表示批评并非是专为批评家而设。“我们和任何人说话,其实都是在批评,大学本科生未必要会写大块文章,但是他要会写批评。所有批评都是理论信息,但是在写作过程中,我反复提醒自己,不要去谈这些理论,而是要贴近文本去谈批评对象,让学生能结合文本表述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写作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践,期待更多人投入到这个实践中。

这部教材序言的作者、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建忠表示,写作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个热点和难点课程。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是文学研究者们历来所关注的。扬州大学中文系历来有重视写作的优良传统,培养了一代代的文学评论家、小说家、诗人、作家等等。学校对汉语言文学写作的重视和训练,以及老师对学生写作作业耐心的批改和指导,一定会形成很好的发展后劲。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陈军表示,教材紧紧抓住写作是呈现文本的行为这一理念。理念是非常新的,是对写作本体的尊重,是对写作规律的遵循。这本教材具有方法论意义,注重方法论的传达。如注重生成性,而非现成性的东西,所谓生成性是指文本形塑的过程。

《写作》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写作学会副秘书长、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宋时磊认为,这部教材将写作定义为文本呈现的行为,就像打开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后面的一切就顺其自然。“人、事、情、景、时、空”写作六要素的总结,可以很好地概括写作需要做的事情。这部教材的体例是非常完善,包含文学形式文体的写作,评论写作,应用文写作。教材如果分成两到三本书,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呈现方式,有重点地面对不同的学生。

中国写作学会现代写作学专门委员会主任、河海大学教授尉天骄表示,首先,壮观的阵容造就了高质量的教材,这部教材的作者中有各个地域的,还有写小说、评论、散文的,也有戏剧评论的。其次,教材扣住了文本呈现,所以就显得教材简洁集中。如散文这一章节,一般教材在提到散文写作前会有散文的概述,介绍散文的内涵、类型、特征等。这本教材直接进入散文的呈现,立意、语言、人物、风景,简洁明了,耳目一新。再次,教材具有很明显的集合性,这个教材用途远不止于基础写作,还有应用文体写作等。如果有这么一本书,学生可以在大学四年连续使用。

填补高校文学评论写作教材空白

该教材责任编辑、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喆介绍了这部教材的出版过程,并谈到了这本书的特点。她表示,首先是写作理念的创新,突出了“文本”这一概念,凸显了写作的实践性。其次是该教材分为文学创作、评论写作和实用文写作三部分。就文学创作而言,不是所有学生工作后都会从事文学创作,但是如果他们学怎么写的话,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也会使他们的生命更丰盈、更有深度和厚度。就评论写作而言,弥补了一般写作教材评论部分内容较少的短板。学生不管是去报社,还是去学校,都会用到评论,但是评论写作教材基本是一个空缺。所以如果学生在本科时期学到怎么写的话,可以避免走弯路。再次,这部教材的参编老师不仅教写作课,而且有丰富的创作经验。所以这部教材是经验和实践的结合。“在我看来,写作是必备的技能。我认为,学习写作除了要学习相关课程,还要做到三点:一是每天坚持去写;二是要不断修改,让措辞更通顺,表达更有力;三是要注重写作背后的逻辑思维,这是写作的核心。”她说。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王玉琴表示,这部教材团结了各地25位学者,包括教师、作家、小说家、批评家等,年龄覆盖老中青三代。他们在编写这部教材的过程中,无私地将自己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的精华呈现出来,使得这部教材不仅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帮助,也对老师如何去教和写有很大帮助。她提出,评论板块的介入,确实是弥补了高校写作教材中的空白。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关于文学评论的教材是极少的,所以经常让学生去模仿已经发表的文章,然而已经发表的文章具体操作性是不强的。这部教材中的小说评论、诗歌评论、戏剧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对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操作范本。

教材创新性较为明显

谈到这部教材时,周建忠表示,这部教材从宏观到微观都有很多创新。从宏观来说,这部教材包括一章绪论、六章文学创作、六章文学评论和五章应用写作,框架的创新性明显。从微观来说,第一部分强调了理论的探索,并把写作的理解回归文本,这应当是这本教材的历史性贡献。现在所有文学、文化、研究共同的走向是回归文本,写作教学一定要回归文本。第二部分是文学,基本文学文体就是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这部教材在基本文学文体上增加了影视和网络小说,很接近时代,是一个很大的创新。第三部分评论写作中的四大板块很得体,但时事评论放在哪一块还可以继续考量。第四部分应用板块做得最好,选择了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既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应考,又考虑到学生论文写作。

中国写作学会秘书长、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萧映介绍了中国写作学会的一些工作,并结合自己研究小说和诗歌创作的经历谈到自己对这部教材的感受。她表示,这部教材在教学理念方面有很多创新,如绪论部分将国外写作学和写作教学概述作为专门一部分,这在写作教材中很少看到的。我们虽然是做汉语写作教学和研究,但是在当下国际交流的大平台上,不能只关注汉语教学和写作,还要关注国外其他语言写作和教学。让她感受特别深的是小说部分的“创造出富有特色的文学地理”和“小说家与读者契约”这两节。后者可以落实到学校的驻校作家项目和写作工作坊实践教学项目中,给学生跟作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多进行实践性教学和培训。网络小说的文本权限也让她印象深刻,它抓住了阅读者和初习写作者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在实践中推进写作教学研讨和教材完善

谈到这部教材未来有待改进之处,周建忠提出,首先,由于写作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当面的沟通,所以建议这门课程做成线上和线下翻转课程。一周线上、一周线下,这门课程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其次,这个教材如果有机会优化的话,可以考虑修订为2本,即基础写作教材和选修课程写作教材。在基础写作教材中,主要论述文学创作文本和评论文本,包括对写作的认知,对文本的呈现,以及各种文体的论述等。在选修课程写作教材中,论述应用文体的写作。他建议写作课程至少开6个学期,这样学生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写作是所有文学课程学习成果的综合呈现,如果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中文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陈军建议,绪论写得非常好,但如果全书能再有一个“结语”,进行理论的总结和提升就更好了。其次,这部教材是分文体写作的,但是现在也有很多跨文体写作,这也是时代的大趋向,也要突出出来。再次,“写作是阅读的儿子”,写作最该抓的是阅读。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在每个部分增加一些范本,并开设“阅读与写作”这门课程。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周文表示,新思维就是推陈出新,这部教材从行为学来解释写作,强调写作是一个文本呈现的行为,这一指导思想非常好,带来了一些突破。谈到这本书需要改进的地方,吴周文提出,散文这一章,要增加散文真实性等问题的论述,要按照散文的本质“真情实感、文如其人”来进行修订。

王玉琴说,小说章节安排上非常注重互文性,但是在编写的过程中,前后内容和观点的衔接和一致性还需要打磨。如果章节是相互匹配的关系,其中明显的观点不一致的地方还要处理一下。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席云舒承担诗歌这一章的写作。为了写作这一章,他特地开了一门诗歌相关的选修课,尝试教会学生写诗。实践验证,效果还不错,也按质按量完成了这一章的写作。他表示,这个教材已经很完善了,各种文体都有,最后一章学术论文写作,是按期刊论文写作程序来写的。这与学位论文有重合的,但也有不同之处,如果后期修订,希望将学位论文的写作增加进来,增加对文献综述的要求,以及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等方面的内容。

怎么样让这本教材在实践中对学生更有帮助?萧映提到,可以考虑出一本配套的教材,根据教材的三大板块,将相关的范文、实践教学的案例等收录进来,这样对写作的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帮助是更大的。网络小说的语言表述和小说的语言表述有很大的一致性,但也有它的特殊性,如存在大面积的复制和仿写。怎么样去引导和培养学习者确立、养成比较好的写作习惯?她建议,可以在网络小说部分的教学中增加一些网络小说语言表述原创性相关的内容,引导和培养学习者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方面,这样的话更严谨一些。

王定勇表示,扬州大学写作课程和写作教学历来具有优秀的传统,几十年来薪火相传。除了编写这部教材外,扬州大学文学院在线上还开设了一门与之配套的在线课程,这一学期注册的学生已经达到4000多人。可以说,整个写作教学研讨在不断的探索和推进过程中。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