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西充农民诗社里的农民诗人

2020-06-17 12:04:40 中国新闻网 

“恰恰鸟鸣风过耳,依依竹浪影飞葱。笛声也带归来意,槐树村中佳气浓……”一杯清茶,一把竹椅,16日,和往常一样,82岁的陈劳生在自家院坝内来回踱步、低声呢喃。“陈老师,快看看我这句诗要得不?”疾步而来的是隔壁邻居蒲德伟。“不错,德伟,你最近诗歌产量有点高。”陈劳生笑着说。

西充农民诗社里的农民诗人

82岁的陈劳生带领诗社成员在自家院坝研讨诗集。

在四川南充市西充县槐树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拿起锄头搞生产,放下镰刀吟诗歌,为了实现“粮食诗歌双丰收”的目标,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就是“槐树诗社”的农民诗人们。“社员里有教师、有农民、有个体户、有学生……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是十来岁的小娃娃。但是,70%都是农民。”该诗社负责人陈劳生介绍。

“我的小孙子佩服我得很,天天叫我给他讲诗。”66岁的蒲德伟自豪地说,现在他已经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文绉绉的农民”。然而加入该诗社前,他还是个对诗歌一窍不通的“泥腿子”。由于他跟陈劳生是邻居,陈劳生每次讲诗词课都会邀请他去听,“一开始,确实不好意思,年纪一大把了还学诗,后来看到那么多人都在学,比我年龄大的还多呢,我怕啥?”谈起学诗的经过,蒲德伟津津乐道,“孙子上四年级了,以前一二年级时,辅导作业还不成问题,后来就越来越困难了,拿起一首诗问我,我啥都说不出来。现在就不一样了,我不仅能给他讲课本上的诗,还让他学习、朗读我和其他社员们写的诗。他觉得这些爷爷们好厉害,还说自己也要学写诗。”蒲德伟扶了扶眼镜说,现在自己成了孙子的榜样,这都是加入诗社给他带来的变化。如今,蒲德伟已经创作了诗词百余首。

“农民变诗人,我们这是在庄稼地里作诗,真正的‘接地气’。”跟蒲德伟一样,74岁的梁仕凯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又不爱打牌打麻将,年轻时就爱看古典小说,晚上点起煤油灯都要看。”粱仕凯说,自己一直喜爱文学,加入诗社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有时候正在地里挖地,灵感来了,赶紧掏出笔、本子记下来。”粱仕凯说他最喜欢的便是马克思的一句话:“只有在崎岖小道上奋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他认为写诗也是如此,要在生活中多积累、多观察,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所感悟和收获。

“晨起喂鸡,暮荷镐锄……有五分树,三分麦,两分蔬。”正如诗社成员何光堪诗中所述,农民诗人们拿起锄头搞生产,放下镰刀吟诗歌。季节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中有序更替,诗歌也在田坎上、麦地里、背篓中缓缓流淌。

据西充槐树镇副镇长梁德森介绍,“槐树诗社”是西充县首个农民诗社,于2017年5月正式成立,现有社员120余人,创办刊物《槐树诗词》,一年出刊两期,按照传统节日、农时节气等主题,每期收录诗词200首左右。截至目前,已出刊6期,共计1800余本,收录诗词近1500首,深受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喜爱。该诗社还常年开展诗歌创作和诗歌培训,通过诗歌进校园、进社区、进村社等活动,使诗歌深入田间地头,渗进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乡村振兴不仅要振兴经济,更要振兴文化,使农民的精神世界真正丰富起来。”西充县槐树镇相关负责人说,槐树镇以特色文化和广场文化为抓手,以校园文化活动、老年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村级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增强文化自信,助推文化振兴。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四川省文化工作先进镇”称号。“接下来,我们要大步向‘诗词之乡’迈进,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农民诗词。”该镇负责人对接下来的文化建设工作充满希望。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