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呼吸》发布会现场
6月21日下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单向空间、钱报读书会主办的《等待呼吸》新书发布会在杭州举行。《等待呼吸》作者钟求是与评论家黄德海,作家哲贵、弋舟,以及现场读者一同分享新书背后的创作故事,畅谈文学与爱情、人性与命运。发布会由媒体人萧耳主持。
《等待呼吸》于今年4月在《十月·长篇小说》第2期首发,后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单行本。小说讲述了关于爱情的故事,既有青春的激情,也有异国的浪漫。小说两位主人公是中国留学生夏小松和杜怡,在遥远的莫斯科相知相识,在莫斯科的世事变迁之中,夏小松意外受伤终至离世,而杜怡回到中国,在生活的漩涡里经历种种坎坷。多年后,杜怡终于有了新的平静生活,有了新的伴侣。然而,她的内心一直追寻着多年之前的他,追寻着穿过青春岁月的那一束亮光。
钟求是长篇小说《等待呼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
《等待呼吸》作者钟求是
《等待呼吸》中的爱情纯真、深情、迷人
黄德海认为《等待呼吸》写出了特别吸引人的青春爱情故事,体现出钟求是非常出色的还原现场的能力,“好像把读者带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爱情,这让我忽然想起了很多老电影里彼此有着既热情又有着距离感的暧昧情愫,我也仿佛进入了自己青涩的少年时期或半青年时期。如果有人喜欢看纯真爱情,可以打开这部书看看。”
在弋舟看来,爱情并不好写,很容易流俗。但他认为《等待呼吸》在爱情的层面上描述得如此之好,甚至堪称迷人。“它是半截的,并没有充分展开就戛然而止了,但你会读到人物内心的诚恳与明亮以及对爱情的忠贞。”
萧耳从女性读者的角度分享了阅读《等待呼吸》的感受。“中年男人写爱情时,容易写得有点油腻、嘲讽,或不当一回事儿。当我从这本书第一页看到这一从莫斯科开始的爱情最后变成一场生死恋,我沉溺在这份深情中,深受感动。我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深情纯真的爱情了。”
不仅安放爱情,也安放情怀和“理想主义”
据钟求是介绍,《等待呼吸》写了将近两年,2017年春天开始写,一直写到2019年1月19日。“小说写得很累,但写完后我很欣慰,因为这部书写出了我所期待的样子。过去写中短篇小说大多缘于生活中的某些机缘,写作《等待呼吸》,是想写出一本有分量、能压得住岁月的作品,把自己内心世界写出来。发布会的主题是‘在等待呼吸之间安放爱情’,对我而言,写作这本书,不仅是安放爱情,也是安放情怀,这是《等待呼吸》的主旨。希望这部书能为‘60后’这一代人的精神轨迹作见证——在经过内心的伤痛后依然存有情怀和理想。”
弋舟在《等待呼吸》中看到了一种有力量的“理想主义”。主人公杜怡凭借对理想的坚定信念主导自己的身体、生育和命运,她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没有被击垮,最终成为有力量的女性。“如果没有理想作为支撑,杜怡很有可能被扔在时代的大浪里,变得狼狈不堪。这让我们感到鼓舞,其实真正的理想主义会成为一个人生命中积蓄的力量,这种精神支撑着我们在巨大的社会变迁和生活压力之下活出自我。”
小说帮读者打开认知时代的通道
弋舟从《等待呼吸》中看到鲜明的时代印记,“它以极简单的心情写下复杂的时代,而且,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它拥有穿透时间的品质。”
哲贵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从小说中看到当下,或已经过去的,或即将来临的;每个读者也可以从中感受到自己在时代洪流或时代巨轮下那种轰轰烈烈的,抑或是极其微妙的震动。在他看来,《等待呼吸》与阿来的《云中记》一样,都有为时代“招魂”的气质。《云中记》招的是人与自然相处之魂,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魂;《等待呼吸》招的是人的爱情之魂、理想之魂、人如何与时代相处之魂。
在黄德海看来,优秀的小说能帮助人们认知这个时代的思想流变。在这个过程中,小说为读者打开了思考道德与伦理的通道,让自己不被幽闭在有限的思想之中。黄德海说:“《等待呼吸》的一个优点在于尝试撬开时代的 ‘洞穴’,让我们逐渐看到当下的‘阳光’。”(主办方供图)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