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何建明《第一时间》:书写上海这座“人民城市”

2020-06-26 15:56:43 澎湃新闻 

何建明《第一时间》:书写上海这座“人民城市”

近日,何建明的纪实文学新作《第一时间——写在春天里的上海报告》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

“人民城市,‘人民’在‘城市’之前。”这是2020年春天,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对上海这座城市最真切的感受。

6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

回顾2020年上海的抗“疫”历程,它恰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最好印证。

何建明《第一时间》:书写上海这座“人民城市”

何建明在抗疫一线。

今年春节前,何建明因为要写另一本书来到上海,不曾想后来被疫情“留”在了这座城市,亲历了上海的抗疫过程。从1月底开始,他深入一线,走访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疾控中心、同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援外物资上海基地、古北社区、花木街道等地,以第一手资料真实记录了疫情期间的上海。近日,何建明的纪实文学新作《第一时间——写在春天里的上海报告》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

“疫情中的走访,让我重新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了非常深刻的感性认识。”何建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个城市是可以让我们的生命灿烂的,温暖的,让人民愿意在这里和它一起成长,一起繁荣和昌盛。这是我愿意书写上海的出发点和情感点。”

何建明《第一时间》:书写上海这座“人民城市”

何建明在儿科医院采访。

人民城市人民建,全景展现上海战“疫”故事

“1月15日晚9时,有些吃不消的陈女士在子女的帮助下,来到上海同仁医院发热门诊……当晚,陈女士被安排在有隔离设施的特殊病房,并开始接受特殊治疗。同时,医院向上级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相关情况。1月16日一早,上海市卫健委即组织市级专家来到陈女士所住的医院进行会诊。当天下午,有关病情和样本上传国家卫健委。1月20日,经国家卫健委专家复核,陈女士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第一时间》从上海新冠疫情中的“一号病人”切入。在书写中,何建明尤其注重这样的元素——时间、变化、进度,因而当文字扑面而来,读者仿佛再一次置身于紧张的“当时”。

何建明《第一时间》:书写上海这座“人民城市”

何建明在社区采访。

他说:“之所以会在书里特别强调这些时间节点,是因为它们勾勒出整个战 ‘疫’的惊心动魄,它们和我们的生命直接相关。只有抓住这种点,我们才会发现病毒的厉害之处,以及人类是如何顽强对抗它的。”

在医疗之外,何建明的目光还触及上海公安、社区防控、出入境管理、志愿者服务等方方面面。比如,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国际性大城市,上海浦东与虹桥两个机场的境外载客流量人数占全国境外载客流量的60%以上。上海已成为严防疫情境外输入的最前线。

自3月5日以来,上海全市组织了万人队伍,开赴浦东与虹桥两大前线,筑起了“总指挥-总联络-驻场指挥-驻场工作组-各区县(包括周边省市区指挥部)”五级组织运行体系,而后又分设“海关-航站-安保-医疗-物资-转运车场-特殊旅客安置”等十多个职能队伍,形成“国门”口的战“疫”体系。与此相配套的是各区县也针对所属地区内承接的疫情重点国家来的入境者管理,对应设立了“指挥部-转运中心-治疗中心-集中隔离酒店-街道转运站”等防控运行体系,而这一系统连同街道与社区人员有近十万人,他们每天24小时,全天候地工作着,组成了防止疫情境外输入的一道密不露缝的防线。

“上海人民用自己的精气神,垒筑起一道道严丝合缝、比肩联袂的钢铁长城。”何建明说。 

何建明《第一时间》:书写上海这座“人民城市”

何建明在同仁医院采访。

人民城市为人民,守护2400多万人民的生命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上海市唯一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儿的医院。尤其是收治确诊患儿和疑似患儿的感染科,更成为疫时最紧张的地方。这里的战“疫”与其他地方又有所不同,孩子们太小,最大的十一岁,最小的还是婴儿。

在《第一时间》里,何建明特别写到了这里的故事:还不满一周岁的小彤彤是儿科医院接收的第一例儿童新冠肺炎患者。二十四岁的护士张洁、二十二岁的护士王锦……每天每夜都有一位同样温柔的“轮班妈妈”来到小彤彤的病房,抱起她,逗她玩,给她喂奶、换尿布、抽血样。而为了让小朋友配合治疗,穿着防护服的医生王相诗还扭动臃肿的身子,跳起了自编自导的“儿童舞”。

“在采访中遇到这样的故事,我都非常感动,尽可能想把它们写进去。”何建明说,只有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地方,人民的生命才能被这样珍视与呵护。

“综合来看,上海的疫情防控凸显了这座城市的管理决策水平与城市素质。我要写上海的疫情防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让这些优秀的珍贵的东西被更多地方学习。放眼全球,许多大城市的病毒传染极其厉害,而为什么上海就可以防控下来?这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经验和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得知上海“一号病人”正式出院后,何建明对着酒店近处632米高的“上海第一楼”——上海中心大厦,向上海这座伟大而可爱的城市深深地三鞠躬。

何建明《第一时间》:书写上海这座“人民城市”

何建明在援外医疗物资供应站采访。

上海有爱,这里的生命才会灿烂

在走访抗“疫”一线的这段时间里,何建明对“上海人民”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他向澎湃新闻记者说起一位在黄浦江边上遇到的钓鱼老人。疫情发生后,老人消失了好一阵。待疫情稳定了,老人又重新出现了。

“我问他跑哪里去了,他说我要听从安排,不随便乱跑,等疫情好了再出来钓鱼。你看,这座城市是有序的。普通老百姓始终自觉遵守着城市的管理规则,他们的贡献也非常重要。”

让他感慨的还有一对来自韩国的父子。“有一次我去一个社区采访,那阵子正好日韩的疫情也很严重。我一进小区就看到一个韩国男人带着他的儿子,主动帮忙行人做体温检测。”这样的“反差”让他百感交集,“他们是韩国人的同时,也成为了 ‘上海人’。在上海这个地方,大家是互相帮助的。”

何建明《第一时间》:书写上海这座“人民城市”

《第一时间——写在春天里的上海报告》目录。

因为有这些人,何建明在《第一时间——写在春天里的上海报告》的最后特别写到了一句话:“城市有爱,我们的生命才会灿烂。”

“我感觉上海是一座有爱的城市。不管是本地人、外地人、新上海人、外国人,他们都认同这座城市是安全的,是值得去爱的,正是这份爱让他们把心和家,甚至于他们的生命留在这里。在世界疫情防控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觉得有些问题就出自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公民都对自己的城市缺少了共同的爱。”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