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在不确定性的时代,从经典中获取力量

2020-07-17 11:47:02 中国作家网 

在不确定性的时代,从经典中获取力量

张定浩给人的印象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批评家,业余写诗。但随着对他认识的愈加深入,读者惊讶地发现在熟悉西方前沿文学理论的批评家外表下,藏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这不仅表现在他谈论中国古典诗歌的随笔集《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也同样体现在他的近作《孟子读法》——一部以今人视角逐节细读《孟子》的著作。

7月12日,张定浩带着他的新书来到杭州,做客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与读者分享自己对《孟子》及孟子其人的认识。张定浩说,《孟子读法》出版后一直未在上海做活动,此次特地在杭州举办第一场分享活动再次说明了他与杭州的缘分,早在《孟子读法》之前,张定浩已经写过一本叫“孟子选读”的小书,这本书正是由杭州出版社出版的。

从古典世界找到文学方向

为什么一位研习现当代文学,同时精通西方文学理论的批判家,会将目光转向中国古典文学?背后实有一段小故事。2008年,研究生毕业在即的张定浩发现自己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在此情形下,他决定去听古典学术研究者张文江的课。课程安排在张文江的家中,听课学生中不乏张新颖、王安忆等上海文化界的知名人物。正是在张文江的课上,张定浩真正找到了一种文学的方向甚至人生的方向。

在不确定性的时代,从经典中获取力量

张定浩

课程之余,张定浩把自己写的几篇谈论古代诗人的文章拿给张文江看,受到了对方的鼓励,这让张定浩积攒了一些信心。此后是一系列古代诗人小札的问世,谈论对象都是像曹植、阮籍、陶渊明、李白等来自古典文学世界的大诗人。这些文章后来以《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结集出版,书名取自《诗经·郑风》中的一句诗——“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除了古典诗歌,张定浩对《孟子》偏爱有加,他试着用白话为精简深奥的古文做诠释,这样子写出了十余篇,在2011年出版《孟子选读》。《孟子选读》采用传统的注疏方式:先是一段原文的白话翻译,然后对重要字词做注释。张定浩后来觉得这种形式未免过于常见,市面上到处都能见到。他并不想再为图书市场增加一本可有可无的书,于是重起炉灶,抛弃字词的注释,用白话文章的形式来给古典文学做全新的阐释。“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对于古文中难解的字词,搜索引擎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解释,没必要再在书中解释一遍。”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虽然是文意的重新阐释,但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张定浩差不多用了两年的时间,来完成《孟子读法》。他给自己定下的任务是每天写一个章节,写作过程时断时续。为了能更充分地理解《孟子》原文的意思,张定浩找来了历史上注疏《孟子》的重要典籍,汉代赵岐的《孟子注疏》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是其中最有名的两本。

张定浩把两本书放在案头,时常翻阅,目的是参看古代的人怎么阅读《孟子》。在两位前辈面前,张定浩自认为是一位坐在一旁的听众,他在阅读的过程中聆听赵岐和朱熹谈论问题,并慢慢参与到两人的讨论中。“阅读过程会有不断的发现,有些东西前人已经谈过很多了,因此不必再写,也有些东西,前人没有怎么谈,我希望能多谈一些。“

张定浩认为自己的写作方式更像古人谈诗论艺的方式,与朱熹谨严的注疏形式有区别。张定浩介绍说,朱熹因为有教书育人的任务,所以得在文本上做细致的训诂和考据,将其当作研究来做。 他的写法更接近王夫之的《四书训义》,像是读书报告。王夫之谈《四书》是谈心得,显见的前提是大家对《四书》的文本都很熟悉,面对一份共通的文本,没必要在注释字词等琐碎字词上花很多功夫。

在不确定性的时代,从经典中获取力量

《孟子读法》

谈到自己写作《孟子读法》的目的,张定浩说,“写作者一以贯之的态度,不是传道授业解惑。写作的动力,是写作者希望了解某个领域,从中有所收获。正是带着这样的目的,我写了这本书。” 或者如他在书中写道的,“使用普通人也在使用的语言,只不过,让这语言更准确、更清晰、更具体,把对人类问题的判断和选择隐藏在自己所选择的词语中。”

阅读《孟子》的三种读法

孟子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叫“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文、辞、志三者,是张定浩解读《孟子》的线索,用专业的学术术语来说,便是训诂、修辞和义理。文指最基本的文字,这是训诂学或传统小学层面的工作,对于训诂《孟子》的历史资料,延留下两种传统:分别以赵岐和朱熹为代表。清朝时期汉宋之争由此而来,清代学者认为解释《孟子》应该走出朱熹的影响,回到汉朝、回到赵岐。张定浩认为,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不必太在意这种学术上的论争,不妨两方都接受,做好调和工作。

字词是解释古典文学的基础,另外一者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握整个句子。譬如在分析评论诗歌的时候,不应该拘泥于字词,而应当根据作品全篇的立意探究作者的心志,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孟子》的特点是修辞华丽,比喻、类比等文学手法丰富,理解起来并不容易,这个时候要将文本回归历史语境,看看当时的人是怎么理解这些话的,从而引出现代人安身立命的体会,以此扩充生命体验。

从训诂、修辞和义理三个角度逐节解读《孟子》全本,也是张定浩自己给出的阅读《孟子》的三种读法:文学的读法、历史的读法和哲学的读法。“文学的读法理解怎么说,历史的读法理解说什么,哲学的读法理解的是古代哲人为什么这么说,或者到底想说什么。”

在这三种读法中,张定浩认为哲学的读法最为重要。“‘哲学’一词即爱智慧。爱智慧,就是要认识你自己。它既牵扯到对孟子的理解,也涉及对当时社会文化整体的理解,更关乎我们对于生命的体会,如何用一己之生命经验印证过往,也借往圣前贤之生命扩充自我。”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