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
7月18日,由广西民族报社、广西散文学会、壮族文学创作促进会、中共覃塘区委、覃塘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广西多民族作家“走进覃塘感受荷韵”采风活动暨“岜莱诗会”与广西诗歌发展座谈会在贵港市覃塘区举行。自治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牙韩彰,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覃汉华,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凤显出席并讲话,自治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石才夫传来书面讲话。座谈会由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会长、广西散文学会副会长黄鹏主持。广西民族报社社长韦尚雄、广西民族出版社社长石朝雄、中共覃塘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建全等领导以及黄佩华、朱山坡等知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文化学者和媒体人士等50多人参加了活动。
覃汉华表示,自治区民宗委历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弘扬发展,近年来推荐一批优秀作家作品参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按期出版广西民族报和三月三杂志汉文壮文版,出版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学作品集,推出第一套壮族作家丛书“我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列”和全国首本抗疫诗集《人间有大爱》等等,为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添砖加瓦。广西民族报社自觉扛起社会责任,精心办好岜莱副刊,设立“岜莱诗会”,凝聚了广西绝大部分的各族诗人,形成了“岜莱诗会”现象,广西诗坛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空前团结和繁荣。希望更好地挖掘和演绎“岜莱诗会”现象,着力做好更大的文章。
石才夫在书面讲话中指出,“岜莱诗会”为广西各民族诗人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体现了媒体的担当与自觉。通过这个平台,团结凝聚了一大批各族诗人,推出一批优秀诗歌作品,展示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学队伍的蓬勃活力。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岜莱诗会”能够迅速凝聚全区的优秀诗人,特别是少数民族诗人,在全区乃是全国形成了一个诗歌的“小高地”,这个现象值得关注、研究和思考。希望作家诗人继续关注支持“岜莱诗会”,不断创作出时代需要、人民欢迎的优秀作品。
牙韩彰在讲话中以“诗歌助力,同心抗疫”专题为例,充分肯定了“岜莱诗会”在广西文学特别是诗歌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诗歌助力,同心抗疫”专题连续推出11期,及时、量大,集中了广西主要诗人的作品,影响广泛。他同时指出,就广西诗歌发展而言,创作人才培养、评论实践和推广传播力度都有待加强,期待更多的平台、社团和领军人物作出贡献。
黄凤显说,“岜莱诗会”现象让人满心欢心。从“岜莱诗会”切入探讨广西诗歌格局很高,视野开阔。诗会是一种古典的形式,《红楼梦》里也有诗会。历史上,意趣相投的诗人聚在一起形成一种诗歌流派并不少见。目前看“岜莱诗会”长势良好,能否发展壮大?这是包括报社领导层以及广大文学界的共同责任。从诗人角度看,质和量的发展是内核。民族文化、现实生活是诗意的重要内容,要进行艺术提炼,用心提高意象,使诗歌具有时空的探索和跨越,有历史的厚重感和空间感。广西少数民族诗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汉语难度比较大,诗歌词句概括力度可能不够,汉语学习的时间和用功可能不够,语言就容易缺乏张力。所以,广西的诗人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加强诗意的提炼。同时,还要建设队伍、扩大队伍、做强队伍,上层也要加大支持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持续维系“岜莱诗会”现象,或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诗歌流派。
黄佩华、石朝雄等用“岜莱诗会”现象一词来概括“岜莱诗会”目前的发展境况,认为在“岜莱诗会”的积极推动下,岜莱诗人已经成型,岜莱诗派初具雏形,广西诗歌“高原已现,更待高峰”。下一步应着眼于整个广西的诗歌发展,结合自身民族文化优势,扬长避短,既要重视母语写作、原乡写作,也要有创新精神和大局观念;既要有情怀和正义感,又要注重美的表达和阐述;既要坚持百花齐放、多元化发展,又要突出个性、有明晰的价值取向。这方面,广西诗坛有识之士特别是像“岜莱诗会”这样的平台更应该发挥引领和引擎作用,带领广西多民族诗人加强诗意的提炼,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在全国形成新的诗歌高地。
朱山坡、黄鹏、宾阳、荣斌、杨辉对“岜莱诗会”的发展进行分析,他们认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岜莱诗会”作为一个文学平台已经形成新的气象、新的格局和新的活力,是广西诗歌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已经成为广西文学特别是八桂诗坛的一个高地。《广西民族报》推出“岜莱诗会”是一种民族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学情怀,丰富的成果和浓厚的氛围,为“岜莱诗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议“岜莱诗会”要注重从量变到质变,提升品质,多推精品,从理论到实践深度参与广西诗歌建设,并走出广西推动民族文学和诗歌文化的交流,助力广西诗歌发展。
陈代云、黄土路、杨合、费城、潘大林、谢南珊、钟世华、陈振波等重点关注广西诗歌发展历史和创作环境的优化问题。认为广西先辈诗人曾经涌现出杰出的代表,但和兄弟省市相比,数量相对较少,影响也有限,主要原因包括经济欠发达、地处偏远、创作条件艰苦等等,进入新时代,广西文学界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实事求是地重新认识自我,优化创作环境,壮大创作队伍,从诗歌的角度打响文学新桂军。
座谈中,研讨中,诗人、评论家、文化学者和媒体人士纷纷就广西诗歌的发展、“岜莱诗会”的功能定位、“岜莱诗会”成为文学高地的路径等等议题,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家一致认为,“岜莱诗会”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文坛的一朵奇葩,被称为“岜莱诗会”现象。如今,“岜莱诗会”是广西诗歌创作、交流和展示的重要平台之一,是窥探广西诗歌生态的一块标志性的文学高地。
据悉,“岜莱诗会”是《广西民族报》(汉文版)副刊的一个栏目,2019年5月创办,每月一期,每期一版,定期策划主题诗歌创作,刊发原创诗歌作品。创办一年来,共推出14期18个版面,发表了包括汉、壮、瑶、苗、仫佬等民族的广西各族诗人117位的诗作232首。这些作品在纸媒刊发的同时,在广西民族报网站、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度号等全媒体联动发布,深度推广。今年1月至3月,广西民族报社与当代广西杂志社联袂打造“诗歌助力,同心抗疫”专题,先后在两家媒体官网、微信公众号上共推出11辑网络诗作,包括119名作者139首诗,专题11辑均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转载,由该专题首发的27首作品被选入由著名作家、评论家、《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先生担任主编,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先生写序,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人间有大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诗篇选》一书。不少诗篇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选为“防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主题艺术著作,统一安排在《广西日报》《当代广西》《广西文艺界》等主流媒体同步刊发。至目前,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作家网、文旅中国、广西日报、当代广西、南宁晚报等等,从中央到地方近百家主流媒体对“岜莱诗会”进行过报道或评论。
座谈会上,覃塘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建全介绍了覃塘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广西民族报新闻部和副刊部主任、“岜莱诗会”主编黄浩云介绍广西民族报社和“岜莱诗会”相关情况。
合影留念
活动期间,多民族作家、诗人深入荷美覃塘实地采风,广西民族报社“岜莱诗会”首个创作基地在荷美覃塘园区挂牌。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