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在上海书展,看见最美的城市风景

2020-08-19 10:33:39 caanets.com
关键词:上海书展

19日21时,在上海书展组织者、志愿者的列队致意中,在温情的仪式里,上海市民与一年一度的阅读嘉年华告别。

大学毕业刚工作的曹智祺、曹智璘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今年都是两度进书展,“前一次我俩分开逛,后来抢到了最后一天夜场票,一起逛。”姐姐买了樊锦诗的《我心归处是敦煌》,“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太不容易了。”妹妹喜欢《遇见宋瓷》,“现场翻到的,排版美。”走到出口,得知成为今年书展的“最后一位读者”,被邀请明年再来时,姐妹俩很惊喜:“我们已经连续四年参加书展了。”

服务台边,邮政工作人员正加紧打包最后一个要发送的包裹。这包沉甸甸的书将发往杨浦区市光四村。68岁的谢松玲告诉记者,这是她今年第三次进书展,之前来过日场,也来过夜场,每次都要寄一大包书回去。“今天又买了1500元。”她拿出收银条,“我喜欢教育、心理、幼儿类的书……2016年从黑龙江来上海帮忙带孙子起,就年年来书展。”

疫情防控常态化生活下,各年龄层、各行各业、各种趣味的人们,从城市四面八方汇入城市中心这座“可阅读的建筑”,不止是一场阅读的约定,也是保持警觉、回归日常的实践,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信心。甚至,是一种“奖赏”,“奖赏”的是整座城市万众一心、从我做起的抗疫成果。

在全球国际性书展纷纷停摆或改为线上举办之际,以“安全、出彩”为目标的本届上海书展,所有参与者留下的痕迹,都是一张进一步书写的答卷,写下了何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具体回答。

加法与减法

今年书展,最意外的是什么?很多人会给出一个回答:“不太需要排队。”

曾几何时,上海给人留下“会排队也爱排队”的印象。上海人心态开放、追逐时尚,又谨守规矩、很有契约精神。每年8月,上海书展主会场周边人潮汹涌,一圈圈排起的长队,总会让全国各地出版人惊叹。

今年书展首次采取实名预约制。在严格的查验身份、测温等防疫“关卡”面前,开幕前,很多读者都做好了“不怕麻烦”的准备。但书展七天中,往年入场排队现象大幅减少,通过安检篷房时,读者体会到了“秒过”的爽利。根据各入口人流数据的监测,主办方还及时向市民发布高效入场指南,疏散人流,给读者更好的体验。

可以说,种种事先准备的“加法”——主办方的预案与硬件提升、科技赋能,市民对“一票一证”实名绑定的配合,造就了开幕后的“减法”——减少了排队、免除了可能的防疫风险。如果说排队体现了相对公正的程序,预约应该是一种更合理的资源分配方式。

在主办方眼中,“实名预约”并非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更是线上服务的开拓空间。依靠大数据,向购票读者点对点推送服务、阅读信息,让定制的个性化“窄播”频道更精准地对应读者的阅读趣味。书展七天、书香全年,或许就在延伸的“云端”之上。

阅读与城市

今年书展,最惊喜的是什么?很多读者都说,逛书展变得更加轻松、适意了。人少了、走道宽了、展位更透气了,参展商把最精品的书与活动带到现场。过去多少有些嘈杂的现场,今年变得清朗。

书展期间,从主题出版馆入场,步上二楼,时常能看到读者在这里驻足,或是举起手机,拍下一盏盏繁复美丽的吊灯,或是把镜头对准墙壁上精美的雕花。有位年年“打卡”的忠实读者说,从未发现过二楼平台上还有一整面拱形镂空雕花,“太美了”。

今年走入上海展览中心的读者,更多地发现了这座建筑本身的美。呈现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糅合巴洛克艺术特点的上海展览中心,入选过“上海十佳建筑”“新中国上海十大金奖经典建筑”,是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在以“阅读”为名的这场盛会中,建筑本身就是不该被忽略的“展品”之一。在一扇扇重新展露的巨大落地窗前,翻开书页的读者构成了美妙的风景,凭窗眺望的读者看到了美妙的风景。这何尝不是“阅读”城市的意义所在?

“尊重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品位。对上海书展来说,尤其如此。”主办方听到了更多的声音:上海展览中心外墙上一家家出版社广告牌,是多年来书展标志之一,却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建筑的整体感。“能不能再减掉一些?能不能显露更多建筑之美?能不能读到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这是读者的呼声。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前些年读者就提出,如今实体书店有了很好的环境,成为可以谈谈书、聊聊天的社交场所,书展能不能随之而变?为此,书展一直在努力。今年办展,又看到了读者新的需求。“这些需求是对城市美好生活不断升级的期盼。上海书展为读者而变,首先要了解读者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办展是否成功,就看能不能跟上、回应乃至领先于这些需求。”

感动与启思

今年书展,最难忘的是什么?或许是我们共同书写的种种“第一次”。

第一次日场夜场之间的一小时里,每日循环消毒的行动中,擦拭、清洁、消毒,严格防疫;第一次响起的“中场休息”广播,除了提醒,总是道着歉意;第一次供读者自取的防疫物品架子上,不断补充着新的物资;第一次设立的母婴室,避免了年轻父母的尴尬;第一次保持社交距离、全体摒牢戴好口罩,留下常态化生活下举办大型集体活动的样板;第一次搬到户外的实体书店品牌馆,让“迷路”的读者提出疑惑,主办方连夜制作了指示牌。

难忘的还有包括主宾省浙江展团在内,全国各地出版机构把新书首发和亮眼活动一如既往带到上海,“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连续八年亮相,大部头文化工程在上海找到知音,成了主会场里签售时间最长的一场活动。《辞海》(第七版)在书展首日惊喜亮相,“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又在当代闪耀。上线试运行的《辞海》数字版、整合多种权威工具书的“聚典数据开放平台”,让读者看到上海出版人探索“融媒辞书”之路的一连串脚印。

难忘的更有罕见持续高温下,“00后”志愿者“小橙子”们的汗水与坚持。他们在场内日行万步、在场外挥汗如雨,他们扛得住委屈、顶得住压力、担得起职责,他们是这座“人民城市”的未来。

以上海展览中心为圆心,今年的上海书展,注定在市民记忆里、在城市历史中,留下一串串涟漪。这其中,有太多感动;这之后,有更多启思。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