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下午,由中国诗歌网主办的张珂《萧月集》新书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诗刊》社副主编王冰、霍俊明,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曾凡华,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李树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范诗银,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峰,以及朱彦、陈廷佑、王雨剑、韩倚云、汪剑钊、曹宇翔、冰峰、王士强等诗人、学者与会研讨。会议由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主持。
张珂,笔名风隐,先后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多年来笔耕不辍,致力于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研究和诗词创作。出版有诗集《时间的夜影》、哲学专著《唯实主义》。 《萧月集》是张珂所著的一部古体词集,收录了诗人多年来创作的古体词两百余首。这些词严格按照古典词牌和词韵填写,词作意蕴厚重、感情丰沛、朴质真诚、沉郁大气,不论是咏物还是自省都充满了对大自然和人性的敬畏和感动,体现出诗人深厚的词学功力和修养。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在贺信中说,张珂是位勤奋和热情的作家,在文学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他的诗词非常讲究、优美,期待他创作出更多更好作品奉献给社会。
王冰认为,文化有一个积淀的过程,仅凭几个新鲜的词汇是不够的,真正的创新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只有把握了时代的核心体系、整体架构、思维方式后才能写出新意。同时,张珂的诗词又蕴含古意,写到有限与无限、不朽与速朽,阐发了个体生命的自由,有着传统文化的底色。
霍俊明表示,张珂是一个能力非常多样化的写作者,一百余种词牌的写作,完成的难度系数非常高。他的诗中,诗人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多样化的表达,《萧月集》体现的情绪非常现代而复杂,其中有首作品叫《词与诗》,形容现代诗是一只摔碎的酒杯,是“优雅、眼泪、忧伤”,也是“愤怒、不羁、反抗”。传统诗词的创作与当代经验,乃至和这个时代如何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还需要深入探讨。
曾凡华谈到,现代人写古诗词,古今中外融汇起来十分不易,而张珂做到了。他作为一个在哲学领域有所造诣的,来自金融界的经济学家、企业家,是从国际关系学的高度来写诗。 “我喜欢他写的关于历史的、关于人生的诗词,能把自己学哲学、经济学的东西融入其中。他写风花雪月时,也放在历史的角度,融入自己的哲思在里面,写得很丰满,富有感染力。”
在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作为疫情之后《诗刊》社中国诗歌网主办的第一场线下研讨会,聚焦诗词写作,具有别样的意义。如今《中华辞赋》杂志也并入了《诗刊》社,《诗刊》自创刊以来,前所未有地重视古诗词。张珂既写古诗词也写现代诗,为我们探讨当代的古诗词创作,古体诗和现代诗创作能否兼容并蓄,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在这部《萧月集》中,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展示了自己的个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他的遣词造句、构思和立意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尤其是跳跃性的诗性思维,这可能得益于学习新诗的影响,他把许多新诗的创作元素糅合到古体诗的意境中来,产生天马行空、天外飞仙的观感。
张珂在创作感言中表示,写诗是从大学以来的爱好,诗能表达的东西是其他领域无法替代的。2008年工作上退居二线以后,有了更多时间写作。古人留给中国人最美的遗产就是诗词,词的每一个字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璀璨的美。35岁时偶然翻到剑桥、北大的旧笔记本,看到年轻时写的诗,震撼得无以言表,此后开始有意识地去阅读和写作,开始把写诗当做人生的一个目的,当做进入自己的生命和情感经历的一个重要方式。今后他将会继续学习,继续挖掘自己,同时也要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争取创作出更具时代风貌的“古典”作品。(图、文:尹超)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