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集成》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由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作编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百卷本《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集成》正式发行。
《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集成》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中、美、英、苏等十一国代表同盟国(联合国)在日本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主要战犯(A级战犯)进行审判。与此同时,中、美、英、法、澳、新、菲等七国在亚洲地区对日本其他战犯(BC级战犯)进行了审判,其中中国政府在南京、上海、北平(北京)等地对侵华日本战犯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审判,成立了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专职处理审判相关事宜。
为进行此次审判,中国政府从借鉴国际经验入手,结合本国具体情况,进行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各法庭在审判过程中,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协商,修订政策,对两千多名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
此次审判是中国有史以来对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次审判,对中华民族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可以说,战后中国对日审判,是对日本近代以来侵略暴行总结和盖棺论定的国际审判的有效延伸和重要组成,也是建立战后秩序特别是战后东亚秩序的重要基石。
此前,同一时期的东京审判(A级审判)及在亚洲广大地区进行的盟国审判(BC级审判)的相关文献在美国、日本等相关国家的档案收藏机构都已公开。但中国对日本战犯的这一重大审判,由于种种原因,除了台湾地区的少量文献,大陆地区的完整文献至今一直没有公开。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研究成果也微乎其微。除了南京审判有相关研究外,其他法庭的审判都没有整理过有关史料、进行具体的研究,至今处于空白状态。
因此,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作,将封存七十年、十分珍贵的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档案整理出版。这批档案共563卷,约5万面,不仅包含处理战犯各项条例、办法及审判程序;战犯处理委员会会议记录等关键资料,各审判法庭及相关委员会提审战犯的文件和起诉书、请愿书、供词、判决书、见证人名单以及审判记录等审判材料,还涵盖地方法院、县乡公所等所存调查表、战犯名册,另有公审日本战犯照片文献。这是迄今所见最为完整、全面的中国战后审判文献。
负责此次资料提供与编纂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国家档案局所属的国家级档案馆,集中保管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年)各个中央政权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档案,是最为专业的民国档案整理机构。自2016年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亲自挂帅,组建20余人的工作团队着手进行中国对日战犯审判资料的整理、修复、扫描的工作,前期准备工作历时2年。
同时,全球首家专门从事东京审判研究、文献整理和编译的学术研究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也组织了10余位学者团队,为100卷档案资料编纂详细的索引、附录。
项目启动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制定了馆藏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纸质档案整理和全文数字化工作方案,首先对该全宗档案进行了深度整理,组成了2023个全新案卷 。通过系统整理,对标题责任者、事由不完整、标题过于笼统概括的加以补充、细化完善,完整时间项;根据整理需要对部分案卷进行分卷处理,并重新理顺新号,解决了一卷多宗、标题不规范、卷内文件顺序混乱等历史遗留问题;也按照卷内文件的历史联系进行了秩序排列,通过编写页码加以固定,进一步实现档案实体有序化,破损档案新修复,为保管、利用和数字化管理等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之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对馆藏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的档案进行了全文数字化扫描和电子档案著录等工作,对数字化原文逐件进行了文件级目录著录,计划逐步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实现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档案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双重目标。
此举一方面保护了历史档案实体,最大限度延长了档案原件寿命,另一方面可通过档案资源数据库查询、浏览档案电子目录和档案信息,减少档案原件的反复提调,避免档案原件在利用过程中受损,对建立档案的长期安全保护机制可取得促进作用。
与会学者们表示,《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集成》收集的文件都是特别重要的第一手档案资料,绝大部分是首次公布,对于还原战犯审判历史原貌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些真实确凿的历史档案再一次肯定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意义,也是对日本右翼否定战后审判的有力回击。与此同时,《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集成》弥补了国内有关资料的空缺,具有高度学术价值。相信国内外学界很好地利用这批档案资料,会产生更多更大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抗战研究发展。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