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至28日,由《民族文学》杂志社主办、广西民族出版社承办的“2020《民族文学》壮文作家翻译家培训班”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广西桂学研究会创会会长潘琦、《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原司长毛公宁、广西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翚永红、广西作协名誉主席冯艺、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纪委书记李旭练、广西文联副主席石才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黄凤显等参加开班仪式。广西民族出版社社长石朝雄、《民族文学》副主编陈亚军分别主持开班仪式和创作交流会。
陈建功在开班致辞中说,各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使得中华民族文学大花园变得更加绚丽多姿。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壮族作家要深刻把握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深入挖掘本民族人民的集体无意识和语言表达。书写民族题材,还需要作家不断扩大思想视野,广泛接触其他民族、国家的优秀文化,以一种“文化震惊”的眼光来反观自身的传统,在创作中融入现代的眼光。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大家能够进一步认识到民族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写出更多既有现代品格又有民族风味的精品力作。
据介绍,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重要平台,《民族文学》汉文版和5种少数民族文字版积极刊发优秀的原创和翻译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华多民族文学的丰富性。与此同时,通过举办作家翻译家培训班、改稿会和创作交流会,有力促进了作家、翻译家之间的交流,提升了大家的创作和翻译水平,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翻译人才。这是《民族文学》第三次举办壮文作家翻译家培训班,来自广西、北京、云南等地的34名学员参加培训。在开幕式上,潘琦、石一宁、翚永红、李旭练、石才夫在致辞中勉励学员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自己的创作和翻译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唱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开班仪式后,举行以“推动壮族文学发展”为主题的创作交流会。冯艺、黄凤显、张燕玲、东西、黄佩华、潘红日、李约热、田湘、覃祥周等作家评论家谈到,相对于悠久的壮族文化,壮文文学创作相对薄弱,壮族作家要多读壮文经典作品,运用母语思维进行创作和翻译,推动更多优秀壮文作品的涌现。翻译家在进行壮文和汉文之间的翻译时,要把握好作品的内在逻辑,把语言翻译得有味。很多壮族作家是用汉语进行创作的,但其作品聚焦的是壮族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如果壮族作家放弃了这一巨大的文化背景,很难找到创作上的突破口。因此,对于壮族作家而言,无论是用壮文还是汉文创作,写出本民族人民最具根性的文化性格,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培训期间,毛公宁的《新时代民族工作与壮族文学创作》、关仕京的《壮族山歌的押韵规则、平仄格式及其翻译》、蓝利国《语言冗余理论在汉壮翻译中的运用》等专题讲座,让学员们深化了对壮族文学创作和翻译的认识。同时,举行了第一届“那文化”讲坛,黄凤显、郑超雄、黄汉儒分别为学员们作了题为《那文化与那文学》《考古学中的那文化》《壮医药概述》的专题报告,从不同视角阐述壮族文化与“那”(土地)之间的深刻联系。大家还参加了“《人间有大爱》抗疫诗歌朗诵会”,通过朗诵抗击疫情主题诗作致敬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讴歌人间大爱,并赴上林县进行采访,感受当地的革命历史和民族文化,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