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熊育群畅谈文学致敬钟南山

2020-09-21 15:02:09 caanets.com
关键词:熊育群 钟南山

熊育群畅谈文学致敬钟南山

阅读分享会现场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熊育群畅谈文学致敬钟南山

作家熊育群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20日上午,由中共广州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广州日报主办,扶光书店协办的“2020年‘我抒我读’名家阅读分享会——文学致敬英雄”在广州中环广场扶光书店举行。

继上一期“穿越百年,见证广州‘十三行’传奇”之后,本期名家阅读分享会“文学致敬英雄”则请来了《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鲁迅文学奖得主、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和读者相聚,分享创作故事,同享精神食粮,共度阅读时光。

文学还原真实的钟南山院士有多难

本次名家阅读分享会邀请到《钟南山:苍生在上》出版方花城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懿与熊育群展开热烈互动,现场书香氛围浓厚。熊育群谈到新书的创作缘起、创作中的艰辛、钟南山精神等。

长篇非虚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从钟南山登上驰往武汉的高铁写起。熊育群告诉读者,其创作《钟南山:苍生在上》的初衷正是“以文学参与历史,留下现场”。熊育群介绍,写这部作品用了一个月时间,修改却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写作时,我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大都是凌晨两点才上床,写得脑子就像发热的钻子,还会胀痛。我从来没有这么辛苦过。”

但他也表示:“选择写钟南山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

首先,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如何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

其次,写一个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非常冒险。“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因为无论如何努力,作品中的人和真实中的依然有距离。一是一些特定时期,钟南山内心的矛盾、纠葛并不好挖掘;二是我们得承认,作者写的其实是他心中的那个人,作家是一个塑造者、创造者,就文学本质而言,真实的人不过是个原型,哪怕非虚构作品也是如此。写成文字的东西没有不是主观的,这不但是个文学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当作者离人物太近,受真实人物的局限时,与真人像不像几乎成了唯一的标准和追求,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牺牲了作品的艺术性;三是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他的事迹人尽皆知,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

正如熊育群在书中所说:“我不造神,也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是一样的,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想把他当普通人来写。但人比人确实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蝇营狗苟,正因为如此,钟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这样的写作才具有价值。”

讲述三次写钟南山的历程

在今年的高考语文全国Ⅲ卷实用类中,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原文出自熊育群与钟红明的对谈录,张懿在现场透露这个信息后,现场读者更加佩服熊育群的创作。

熊育群则透露,自己共写过三次钟南山。第一次采访钟南山,是17年前“非典”发生,“当年钟南山所经历的那些事情,那些压力,我也是亲历的,感受非常多,那个年代他能挺过来非常不容易。”

第二次是2008年钟南山获评全国道德模范,他接到写钟南山报告文学的任务,“当时我刚刚调到广东省作家协会,上班没几天这个任务就安排给我了。我其实那时候并不写报告文学,但第一个任务必须好好去完成,当时我有很多时间去接触钟南山,有过比较详细的采访,他也给了我很多资料。”

第三次写钟南山,就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他再次披挂上阵,的确,他去武汉的情景感动了很多人,也感动了我。”

但是熊育群也实话实说:“这个时候写钟南山,我觉得比之前要难。这个时候救命是大事情,写作不能妨碍他去救人。于是,我就跟他的助理联系。因为他的助理跟他形影不离,很多情况我不明白的就问助理,助理不明白的,特别重要的就问钟南山,采用这种方式才得以开展。”

用细节还原钟南山的精神世界

《钟南山:苍生在上》以大量翔实丰富的细节,刻画出了一个立体又真实的院士形象。熊育群一再强调,“我要追求细节的真实”,关于细节方面,哪怕一个小小的时间节点,他都要反复核实,甚至一个细节,他会进行三方论证,得到三方的认可。

熊育群回忆,他在阅读《广州日报》的报道时,看到报道中登出了钟南山奔赴武汉的车票照片,与他搜集的资料记录的车次不一致,他赶紧核实,最后发现广州日报报道的时间是对的,于是他立即将这段文字修改过来,所配的图片也进行了重绘。

熊育群说:“只有精准细节的描述,才能让这本非虚构文学作品立得住,才能深入他的精神世界,努力接近他的内心。”(转载有删改)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