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定义文学的现实性?乡愁书写,应体现怎样的现实性,才是有效的?一个好的文学编辑,与作家应该是怎样的关系?9月20日下午,第三届全国文学名刊主编论坛在眉山举行。来自全国几十家著名文学刊物的主编、评论家,相聚一堂,围绕“新现实主义写作的局限及其可能性”,展开讨论。这些名编在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同时,自己也是作家或者评论家。他们分享了各自的写作和编辑实践,话题涉及到文学与时代、时代变迁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发人深省。
现实主义写作,应该是包容的、开放的
此次论坛由四川省作协、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中共眉山市彭山区委宣传部、阿来工作室、四川文学杂志社、眉山市文联联合承办。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散文家、评论家李一鸣的发言,具有哲思和诗意,出口成章,像一篇散文:“在’现实’前面,有很多副词。心理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到底什么是现实?现实超过了所有作家的想象。生活其实是一本哲学,是一本厚厚的哲学书。人生何其妙。文学就是人学。这个世界往往不看透。但看不透的才是世界。文学就是一个混沌的世界。花未全开,月未全圆。猜不透想不透,爱不透恨不透,那么也写不透。作家往往只能从现实选取一角,进行表达。”
那么在今天,现实主义写作该往何处去 ? 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评论家李朝全在发言中首先试图厘清“现实性”这个概念,“现实有无限的可能性。现实里有很多新故事,新任务,也出现了很多新理论、新写法、新载体。我们今天所处的现实,跟鲁迅巴金所处的现实,肯定不一样。作家对自己身处的当下现实不能闭上眼睛,不能无动于衷。”如果表达好“现实性”,李朝全认为,文学是灵魂的美学学科。不要一提到现实创作,就是高大全一个模子,一个面孔。“这往往是作家作茧自缚。文学的世界,要是多样的,丰富的。鲁迅是现实主义,沈从文也是现实主义。作家要有一定的文学冒险精神。去年阿来的《云中记》出来以后,大家都觉得很新颖。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新的突破 ,这也给我们新的启发。在强调现实主义的同时,也要欢迎浪漫主义。我们所倡导的现实主义写作,应该是包容的、开放的现实主义。”
在此次眉山彭山区采风期间,《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茅奖获得者徐则臣,在江口小镇,用手机拍下了不少生活场景的照片,很有艺术性,他自己也很满意。“我现在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写短篇小说,拍照其实很像写短篇小说。”由此,徐则臣在谈到文学的现实性时,也用摄影与小说进行对比,“拍照是一瞬间,但是好的摄影作品,往往能看出是动态的,有故事性。就是因为拍摄那一瞬间,你选择拍什么,怎么拍。写小说也是如此。作家就是要善于把公共现实变成个人现实,并带上个人气息。现在很多人爱说,文学要出人性。但是写出人性,也需要带上你的个性。文学的现实主义,不是对现实的刻板复制,而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不被现实淹没的现实主义。”
散文、小说该怎么写当下的农村?
当下现实对作家提出了新的要求
《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鲁奖获得者、穆涛,是一位来自陕西的散文家。他从陶渊明谈到唐宋八大家,认为在古代诗文中,对于真正的农民的农村生活进行表达的诗文并不多。田园诗更多的是表达知识分子在乡下修心养性,那不是农民的生活,而是知识分子的生活。由此他提到,在当下,作家们该如何写乡愁?“在田园、农村等观念产生了剧烈的变化的情况下,文学如何真正表达出有效的乡愁?不管是城乡差距,还是西部农村跟东部农村的差距,这些当下的现实状况,对作家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散文、小说该怎么写当下的农村?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课题。”
今年疫情期间,身为《中华文学选刊》主编的徐晨亮阅读到很多普通写作者或者说“素人”作家的文学作品。这给徐晨亮带来了不小的思考冲击,“这些素人作家的作品里面充满鲜活的真实的细节,令人眼前一亮。这并不是暗示素人写作没有文学的训练或者功底,而是说,这类人,写作没有发表的目的性,主要是为了自我疗愈。这让我陷入反思,文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或许不一定都是为了发表、获奖、成为一个尽量被更多人知道的作家。”由此,徐晨亮还提到,这些素人写作还给他一个启发,“现实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日常的细节,可以成为文学“考现学”的素材。与“考古学”相对的“考现学”,启发我们不要忽略那些正被风吹散的似乎微不足道的东西。”
当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作家邓凯阅读到作家李骏虎的一篇抗疫主题的短篇小说《远房亲戚》,非常感慨,“写得非常好。真诚,细腻,动人。文学性与思想性兼佳。”由此他也感慨,“编到好稿子时,会感到这一天过得非常值得。李骏虎在疫情期间写的这篇小说,就给我这个感受。”在此次关于文学现实性的论坛上,邓凯也由此延伸谈到,文学的常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抒发情感不要流于浅表。文学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还是要说人话,说真诚话。让读者感动之前,首先得让自己感动。”
《作家》主编、作家宗仁发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已经37年,责编过很多优秀作家的作品,跟不少大咖作家是好朋友。他在谈到编辑跟作家之间关系时提到,“文学编辑与作家应该是一个纯粹的平衡的关系,在敢于给作品提修改意见的同时,也对警惕不要对作品过度插手。被称为’文学史另一半’的好编辑,相当于文学的’教父’或者’教母’。好的文学作品需要好的文学编辑的催生。”
中国作协社联部副主任、作家李晓东,《花城》杂志执行主编李倩倩,《山花》主编李寂荡,《文学报》主编陆梅,《红岩》主编刘阳, 《广州文艺》杂志社副社长张鸿,《芳草》副主编哨兵,《散文海外版》杂志主编王燕,《时代文学》主编张世勤, 福建文学副主编、作家石华鹏,陕西省作家协会秘书长李子白,以及作为东道主的《四川文学》执行主编罗伟章,副主编杨献平,杂志社党支部书记牛放,都参与了此次论坛的研讨。罗伟章既是文学编辑,又是小说家,在担任此次论坛主持人,组织众人发言的同时,他自己也不忘发表自己的观点,“文学还是要回归低处,回到细微,回归世道人心。”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