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徐新洋:两位女性造就一位残疾人作家
徐新洋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手指变形,只得用筷子打字
大多数时候,只能在自己房间小空间里活动
正在看书的徐新洋
部分获奖证书
母亲扶他走路
9月19日上午,大冶市殷祖镇五庄村徐太湾,徐新洋躺在家中一间七八个平方米的卧室中,聚精会神地看冯骥才的小说《俗世奇人》,房中堆着很多文学书刊。
徐新洋,残疾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会员,黄石市作协和大冶市作协会员。在《小说月报》《长江文艺》《金山》《四川文学》《短篇小说》《江河文学》《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800余篇,荣获各类文学奖30余项。
这些创作成果的取得,凝结着徐新洋的心血。他患有脑瘫后遗症,全身关节僵直,四肢枯萎变形,只能躺着或站着看书和写作。近年来,拥有电脑后,他用手指夹住筷子敲击键盘打字,进行创作。他只上了三年多学,在文学的漫漫征途上,跟正常人比,付出了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
可他一开口就说:“这大半辈子,我拖累了两个人,一个是我的奶奶,一个是我的母亲。要是没有她俩的精心照顾,就没有我的今天。”
因病辍学,奶奶鼓励他自学
1961年,徐新洋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命运多舛。他不到3岁就患病,差点丢命,8岁才上学。他行走极困难,一起上学的小伙伴徐新伟等人轮流背着他,行走一里多路到村里小学。放学后,小伙伴们又把他背回家。1973年7月,徐新洋的病越来越重了,被迫告别校园。离校那天,母亲冯再加特意赶到学校背他。趴在母亲的背上,他总是留恋地扭回头向学校张望。实在看不见学校了,默默地流泪。“泪水湿了我娘的衣服一大片”。那一年,他12岁。
奶奶李爱申安慰徐新洋:“没关系,你还能在家里学习。”
奶奶的鼓励增强了徐新洋自学的信心。虽然离开了学校,但他不能放弃读书。借书、看书、抄书一直伴随着他,只要沉浸在书里,他就忘了病痛。1981年,他开始文学创作,四处投稿,可每每遭遇的是退稿或石沉大海。一天,他又接到退稿,心情不好,摔了一跤……他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奶奶端来一碗鸡蛋面,他疯了一般大吼大叫:“还吃它干啥!我啥也不能了!”奶奶揩着眼睛,一步一回头退出房间。
中午,三奶进来对他说:“你奶奶躲在墙角哭了半天,记起你想看《红楼梦》,到城里给你买去啦。那么远,到镇上有八里,到城里要坐几十里路的客车,只要你还能,还有念想,她命不要都行啊!”
原来,一个朋友来他家,跟他谈《红楼梦》。他说没看过。朋友叹息说:“你学习写作,没看太可惜了!”正好奶奶煮熟了饭叫他俩去吃,听到了这番话。
傍晚,奶奶踉跄着走进屋,额头的白发,被汗水沾在一起,她高声大气地说:“孩子,看我给你买啥回了!”
他扶着床沿爬起来,抱起喷着油墨香的书说:“看了它,我一定还能……写出书!”奶奶顿时脸灿如菊。
上山为孙子采药,摔伤了毫无怨言
那年,医生说他的病难以治愈。姨奶来家跟奶奶嘀咕了一番之后,奶奶落到他身上无奈的眼神,舒缓了许多。
奶奶喜欢看戏,过去哪里唱戏,不管十里八里,翻山越岭也要去的。看戏回来,要跟人唠叨上几天剧情。
有年春节,邻村唱戏,徐新洋的表叔来接她去看。她说:“这戏我不看啦。”表叔还以为什么地方得罪了她呢。
小脚的奶奶经常独自爬龙角山,给徐新洋采草药,一般是大清早出门,傍晚才疲惫而归。
一次,她上山采药时不慎摔到崖下,股骨折断,躺在床上一月有余,常常痛得满头是汗,但她没吭一声,苍白的脸上还挂着笑意。
1999年的一天,84岁的奶奶快去世时,不舍地看了徐新洋一眼,念叨着他的小名,说:“宝儿,好好生活,你会好的!”
她又欣慰地对姨奶说:“我信了你说的话,这两年我故意不享福找些罪受,宝儿该可以少遭些罪多享些福了……”
多好的奶奶啊,至今一想起她老人家,徐新洋就禁不住潸然泪下。
节省下一碗米粉钱,为儿子买书
还有母亲,同样为徐新洋付出太多。
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兄妹抚养成人,如今已八十高龄,白发苍苍。
母亲虽然不知道写作是什么,不知道文学对于儿子意味着什么,但知道儿子爱看书。只要儿子高兴的事,母亲就乐意去做,宁可饿着,节省下一碗米粉钱,为儿子买书。
他浑身僵直,连落座都不能,只能站着看书,脚上的溃口流出的血水,浸湿了鞋子,浸湿了地板。母亲总是偷偷抹泪,背着他叹息:“这病咋不落到我身上,让儿子这样遭罪!”
文学是徐新洋黑暗生活的唯一亮光,文学是他弯曲脊柱的唯一支撑,文学是他的生命。这些他不说,可母亲在他多年的坚持中,慢慢知道了他的一丝念想,所以总是顺着他,除了给他买书,还去邻村帮他借书……
母亲有句口头禅:“没有翻不过的火焰山。”在母亲口头禅的鼓励下,徐新洋满怀希望地生活着。母亲的口头禅,如阅读一本书,使他懂得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遇到小困难畏缩不前,也是翻不过的火焰山;再大的困难,只要树立信心,就是火焰山,也会变为通途。在母亲的熏陶下,慢慢地,他变得豁达自信,从容面对艰难困苦。
今年6月中旬,徐新洋因视网膜病变,致黄斑水肿,住进了大冶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几个月,母亲一直照料着他,将他抱上抱下。肾内科主任蔡刚和眼科医师夏欢均竖起大拇指:伟大的母亲!
医护人员议论,徐新洋是一个最幸福的人,这样差的身体,能活到如今,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支撑着他。
前几天,徐新洋出院回家静养。
徐新洋说:“母亲头上的银丝是我染的,她佝偻的脊背是我压弯的。我的整个生命都是母亲给的,她把自己的整个生命给了我。”
坚持不懈创作,让生命多点亮色
在文学创作上,徐新洋得到了查代文、柯尊解、李相淦等作家的指导。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自1985年起,他创作的文学作品陆续发表了。2011年,在大冶市残联的帮助下,他的文学作品选《生命颂歌》正式出版,那一刻,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湖北省残联党组书记陶慧芬为该书作序。陶慧芬在序言里充分肯定了徐新洋的作品“爱、真、新”三个特点和大冶残联的善举。她说,残联此举不仅仅是简单地为残疾人办实事好事,圆徐新洋一个出书梦,而更重要的是展示残疾人笑对人生、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特殊才华,营造全社会关注、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环境,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目标的实现。
2019年,徐新洋被评为“黄石楷模”,评委会推荐语是:笔墨续写生命路,坚韧不拔追梦人。
今年8月12日,本报报道了徐新洋身残志坚,顽强创作,但面临失明危险的窘况。黄石、大冶两地文友和读者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他捐款一万多元,让他得到及时治疗。他说,今后他会更加努力,来感恩和回报社会。
徐新洋还深情地说:“奶奶、母亲的恩情我难以报答。我唯有在我的有生之年,再多读点书,多写些作品,让我卑微的生命多点亮色,给母亲些微的慰藉,告慰奶奶在天之灵……”(曹中江/文 吴建新/摄)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