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一下最近都读了什么书?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老师,我读了《小英雄雨来》。”
“老师,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
近日,在吉林省安图县松江镇桃园村的农家书屋内,师生在爱心课堂上热烈互动,畅谈阅读感想。主讲老师是来自吉林医药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顾海亮,学生则是桃园村的孩子们。
多所高校师生“添砖加瓦”
桃园村地处长白山脚下,这里村民的祖辈多是近几代从山东移民而来,所以又被称为移民村。近年来,为满足村民和孩子们的文化需求,村里开办了课后和双休日爱心课堂。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各种阅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为了让帮扶的桃园村的孩子们读到更多好书,吉林医药学院团委发起成立筑梦小书屋,筑梦小书屋中的书籍是由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大学等高校师生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同时,他们还号召大家捐助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扶贫工作队定期邀请吉林大学等省内高校的优秀学生来村里做支教志愿者,吉林医药学院还组织外国留学生来村里开展英语阅读活动,组织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进村开展一对一帮教活动。
“这个书架是我们学校捐的,当时捐的图书有五六千本,都是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顾海亮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筑梦小书屋与农家书屋有机结合,将师生赠送的书籍作为农家书屋的一个补充。每天孩子们写完作业,他们再进行辅导,孩子做完功课会加入到筑梦小书屋的阅读中,增长文化知识。
自费发奖鼓励村民阅读
桃园村的孩子们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不仅学习有了进步,阅读能力上也有了很大提高。记者日前便和安图县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姚到均、松江镇党委宣传委员张羽一道,来到桃园村实地了解情况。
“就是这个孩子,平时喜欢来这里阅读,作文获得了安图县教育局等单位组织的一个比赛二等奖。”扶贫工作队队员赵海涛向记者介绍的孩子名叫崔雅鑫,今年13岁,正在读初一。
“我家离村部比较近,走着5分钟就到了。”崔雅鑫告诉记者,扶贫工作队为大家带来了好多书,无论是在这里看书还是写作业,有不懂的地方,都能得到队员的帮助,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温暖。
潘可欣与丁焕然都是12岁,在同一所学校读书,记者到来时,她们已经写完了作业,正在阅读一些喜欢的书籍。“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们每天都会来这里学习、看书。”潘可欣告诉记者,这里不仅经常举办朗读大赛,还开展一些体育活动。
“对阅读表现好的家庭和个人,我们自费给他们发奖品。”顾海亮告诉记者,奖励主要有生活用品和体育用品。
阅读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爸爸每天上山去打松子,非常地危险和辛苦,我特别感谢爸爸为我的付出。”今年17岁的伟伟(化名),刚出生就患上了糖尿病,母亲随后离家出走,留下他和爸爸相依为命。
顾海亮向记者介绍,这个孩子上了大约不到两年的小学,因为病情的关系,无法再到学校去上课。现在,他每天要打3针胰岛素。从2016年起,驻村第一书记王权了解到情况后,把这个孩子当作亲人般照顾,不仅提供了物质帮扶,还帮助他学习和阅读。2018年,接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王志学给了伟伟同样的关爱。
驻村工作队队员更是承担起辅导伟伟学习的全部任务。“他特别喜欢看书,我们见证了他一点一滴的进步。”赵海涛说,筑梦小书屋是伟伟经常来的地方,通过阅读,他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征得伟伟同意后,记者翻阅他写的一页又一页的文字发现,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爸爸的感恩和对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感激。
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一茬又一茬地轮换,伟伟也和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走村串户地熟悉工作,伟伟有时会帮助引路。
“我们村一共有七八十个孩子,上小学和初中的有40多个,这个爱心课堂和筑梦小书屋,对孩子们的帮助很大。”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远勋国向记者介绍,驻村扶贫工作队主动承担起孩子们的作业辅导、阅读写作指导等任务,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同时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