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的长篇小说《艺术家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艺术家们》以几位青年艺术家的生活和事业为轴,展开了国内半个多世纪以来艺术家们的生活故事和创作历程,也呈现了同时期国内艺术事业、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迁。
10月29日17:00,《艺术家们》线上发布会将在京东、百度等平台直播。作家冯骥才届时会亲临直播间,与广大读者分享自己《艺术家们》的创作初衷,讲述作品中的艺术人生感悟、作品背后的故事。
新时期以来,冯骥才以《义和拳》《神鞭》《俗世奇人》等经典作品闻名于世,是开创新时期市民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除了在文学创作上自成一格,冯骥才还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底和专业修养,上世纪90年代初,冯骥才曾在国内外多地举办个人画展,反响巨大。多年来,绘画从未离开过他的事业和生活。他曾说,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是他的“四驾马车”。在社会转型时期,冯骥才对国内绘画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索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现代文人画方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20年6月19日晚,冯骥才先生修改完《艺术家们》第七稿后自拍留念
冯骥才在自序里写道:“我一直想用两支笔写这本小说,我的话并非故弄玄虚。这两支笔,一支是钢笔,一支是画笔。我想用钢笔来写一群画家非凡的追求与迥然不同的命运;我想用画笔来写唯画家们才具有的感知。”
小说的故事发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一直延续到当下,这期间,中国当代小说、绘画、文化等各个艺术领域的美学追求也几经变化。冯骥才以三位画家楚云天、罗潜和洛夫从心灵交汇到逐渐离散的过程,折射了近五十年来的时代变迁。从“文革”,到80年代新时期,再到市场化大潮的席卷,每个人都经历着时代的淘洗,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艺术和物质都极度匮乏的年代,几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生活悄然起步;在新时期,纯粹的艺术激情和探索引领了时代和他们;而当市场化大潮袭来,他们又不得不面对新一轮的心灵考验,苦苦地寻求突破和自我救赎。冯骥才是整个历程的亲历者,也是美学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参与者。他曾说:“我不回避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唯美主义者。我的理想发自心灵,我的唯美拒绝虚伪。”
从文学的角度而言,《艺术家们》是集中展现冯骥才浪漫主义追求的一部作品。从人物、情节到语言,自始至终流露着浪漫主义的气质。楚云天、隋意、洛夫、罗潜等人的内心世界,在冯骥才的笔下呈现出多姿而蓬勃的面貌。他们才华横溢、朝气蓬勃,热烈地抒发着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冯骥才用浪漫的语言,融入唯美的绘画感,不断追寻、捍卫着“美”的存在。可以说,作家冯骥才和画家冯骥才在这部《艺术家们》中相遇了。
评论家何向阳认为,从《艺术家们》中可以看到置身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作家、画家、文化学者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冯骥才要梳理这一代人的来路,他要看到、留下、发现这一代人的思想脉络、人生历程和艺术轨迹,甚至是人格锻造的过程。”评论家潘凯雄说,“《艺术家们》以小题材写大时代,也以小故事写大内涵,从画家们的生活场景等很小的故事切口,内涵丰富,这与他的艺术追求、艺术标准高度吻合。”作家孙甘露认为,《艺术家们》是冯先生经历漫长时代过程的精神生活写照,《艺术家们》里面知识分子跟艺术家的身份交织在一起,回荡着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声音。《收获》主编程永新则对小说中的通篇流动着明亮情绪表示赞赏,“这是阅读冯骥才系列作品带给我的感受,在这部长篇小说里这种情绪的流动,依然是引人而悠长的。”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