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会现场
10月23日下午,由北京市作家协会和十月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异乡人的北京——荆永鸣小说分享会”在京举行。陈建功、刘庆邦、孟繁华、宁肯、陈福民、谢玺璋、陈东捷、刘玉浦、秦万里、兴安、凸凹、徐迅、李云雷、杨晓升、石一枫、文珍、宁小龄等作家、评论家、编辑以及荆永鸣生前好友二十余人参加活动。分享会由北京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王虓主持。
“一个体验型作家”
荆永鸣的文学创作与生活体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陈建功认为,荆永鸣善于从丰富的生活经历中汲取创作经验,他笔下的故事、人物、场景真实又细腻,浸透着深切的生活体验,很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石一枫也谈到,荆永鸣在认真地观察生活,寻找生活的乐趣,发现写作故事。
杨晓升回顾了阅读荆永鸣小说的感受,他对小说的细节记忆犹新。荆永鸣的小说之所以有较大的关注度和较强的冲击力,杨晓升认为就在于细节的真实,这些细节基本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单纯依靠想象很难写出来,而需要用心发现、体验、捕捉生活。由此,他的小说表现出一种强劲的情感冲击力和生命力。
宁小龄则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了荆永鸣小说创作与生活体验的关系,他认为荆永鸣小说的语言敏锐、幽默、灵动、妙趣横生,倾向于口语化,还有特别明显的北京方言味儿,这与他善于向生活学习并接纳、筛选、吸收民间语言有关,他小说的语言和人物都是从生活中来的。
在兴安看来,荆永鸣本质上是一个体验型作家,他能最大限度地将他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甚至生命融入文学创作当中。他与笔下的人物没有距离,人物的生活就是他的生活,人物的故事就是他的故事,他以感同身受的内心、平视的态度、真实的观察塑造出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为那些坠入贫困、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发声,某种程度上讲,他写下他们就是写下了自己,他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身上有着朴素的人间情怀和人道精神,他的为人与为文是一体的。
关注“北漂”群体,书写“外地人”系列
荆永鸣是较早关注“北漂”群体的作家之一,到北京谋生之前,荆永鸣写过煤矿题材和农村题材小说,比较起来,他的“外地人”系列小说,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宁小龄认为,荆永鸣的“外地人”系列小说真实、生动、细腻地呈现了外地人在北京的生存状态。陈东捷则注意到,荆永鸣不仅关注“外地人”的生存状态,还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挖掘展现其真实的内心世界。宁肯也谈到,荆永鸣关注底层生活和底层人物,更多聚焦人物内心,那些人物在他笔下就像坚韧的草根,如何生长,如何挣扎,又如何在苦难中一点一点爆发出生命的活力,都被他一一写出来了。
尽管荆永鸣的“外地人”系列小说的主题是沉重的,充满辛酸、苦涩、艰难,在石一枫看来,荆永鸣选择了以轻击重的叙事策略,用一种特别轻淡的方式讲述颇为沉重的内容。
谢玺璋也认为“外地人”系列哀而不伤。荆永鸣不因苦难而控诉、怨恨、批判社会,他是有爱心的,始终以一种极为平和的态度讲述着在北京的外地人的生活,文字感人温暖。谢玺璋还指出,荆永鸣的“外地人”系列写出了生活在北京的外地人的真实的生活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可以作为历史文献进入历史的叙事的,换句话说,如果要了解“北漂”的真实状态,荆永鸣的“外地人”系列是可以成为某种参考的历史文献的。
在孟繁华看来,荆永鸣的“外地人”系列写得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荆永鸣“在北京”,北京的文化氛围和他在北京艰难的城市生活照亮了他过去的生活经验,也照亮了他对“外地人在北京”的感知和认识。孟繁华还谈到,作家的生活如果一直顺风顺水,对创作未必有利,艰难的生活体验尤其是挫败感很有可能照亮作家过去的生活,激发出创作力量,荆永鸣就是这样。(文/图 李英俊)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