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四川省南充市作家协会举办文学创作培训班,著名作家、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文学》杂志社执行主编罗伟章,著名诗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杂志社主编龚学敏应邀到南充授课。南充市作家协会主席李一清主持培训,100余名区县作协会员聆听了讲座。
罗伟章重点阐述了作家的创作立场。他认为,作家创作不是对真理负责,而是对人心负责;不是对道德负责,而是对魅力负责;不是对现象负责,而是对内心负责。人是社会的动物,写作要有历史观和时代感,用个体去表达时代的情绪。作家的生活与普通人的生活是两种生活,作家的生活是可以书写的生活。作家创作不能忘了情感这个本能,作品的思想深度就是情感的深度。作家要用作家的话语体系而不是用新闻的话语体系去表达社会和生命个体。作家的责任就是把那些遗落的生命细节捡拾起来。作家要始终保持精神生活的高端性,要从向下的部分和喧嚣中超拔出来。罗伟章表示,有志向的作家,要有一个长期关注的命运主题,比如阿来一直都是表达变与不变的关系。作家要不怕恐惧和绝望,悲观主义对作家来说是需要的。写小说,第一句话最重要,第一句话写好了,就可以继续写下去。写作者的命定身份是阅读者,作家要从阅读中找到自己的精神父亲。
龚学敏剖析了新时代乡村题材诗歌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假。现在还有许多诗人在写“炊烟”“田野”“牧童”,现在的乡村还有“炊烟、田野、牧童”吗?这些词虽有诗意,但已经死掉了。二是慢。诗人们对乡村的认知还停留在“陈焕生进城”的时代,要知道,现在城里人乡下人都看一样的电视、玩一样的抖音,这几天都知道特朗普与拜登在打选战。落后于时代,想当然给当下的农村下定义。三是空。写脱贫攻坚,找不到生活的细节,依然是主题先行,都是从贫穷到富裕,错,生活没有这么简单。四是旧。整个中国诗歌都面临这个问题,创新不够,用上世纪50年代的抒情方式去表现现今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却没有50年代的激情。龚学敏还就新冠疫情对中国诗歌的影响进行了认知上的分享。一是今后诗人创作与对世界的认知有大的不同,诗歌的格局就是诗人的格局,没有格局写不出好诗。后疫情时代,诗人与世界贴得更近了。二是诗歌创作让诗人更加关怀人类的生存环境,一个优秀的诗人要善于发现物质与情感的对应关系,诗人应成为未知世界的发现者。三是今后的诗歌创作让诗人更加注重细节,既要发现新细节,又要给新发现的细节命名。四是今后的诗歌更加让诗人注重对事物新变化的观察和理解,这是对诗人的考验。
(何建斌)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