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乡土叙事,城镇经验与世界想象——以徐则臣创作为视点”研讨会举行

2020-11-20 12:44:03 caanets.com
关键词:徐则臣 当代文学批评 乡土叙事 城镇经验

2020年11月18日下午14时,“当代文学批评工作坊”第一期“乡土叙事,城镇经验与世界想象——以徐则臣创作为视点”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当代文学批评工作坊”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办,以扶持新锐作家、关注新的文学现象为创办初衷,工作坊每期邀请一位嘉宾作家、一位主发言人及多位学者批评家,以主题发言与圆桌讨论的形式展开交流。第一期工作坊邀请到莫言先生出席,多位学者、批评家与会,分别为张清华、张莉、徐则臣、丛治辰、梁鸿、孟庆澍、翟文铖、徐晨亮、李蔚超、程旸、刘诗宇、姜肖。工作坊由张莉教授主持。

“乡土叙事,城镇经验与世界想象——以徐则臣创作为视点”研讨会举行

莫言

会议伊始,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致辞。莫言讲到:“一个作家要想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有新的角度、新的形式、新的元素,是不容易的,而徐则臣基本做到了。”他表示,工作坊对作家本人而言有不少启示和意义,与会的学者、评论家尽可畅所欲言。

“乡土叙事,城镇经验与世界想象——以徐则臣创作为视点”研讨会举行

张清华

随后,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教授介绍了“当代文学批评工作坊”的工作内容和目标。他认为,徐则臣是非常具有文化自觉的作家,在一代人里脱颖而出。到徐则臣这一代作家,乡土书写,包括城市书写,都面对着以莫言为代表的前代作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需要突破影响的焦虑,开拓出新的书写方式。

“乡土叙事,城镇经验与世界想象——以徐则臣创作为视点”研讨会举行

徐则臣

嘉宾作家徐则臣回顾了自己的写作历程,他说道,作为后来的作家,书写城市不是策略,也不是逃避,而是量力而行。在尝试往城市,乃至往世界去的过程中,要在继承乡土来路的基础上,再往前走。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是本次工作坊的主发言人,他着眼于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认为徐则臣创作的“花街系列”与“北京系列”在这部作品中合流并升华出了第三个主题:“到世界去”。丛治辰从作为话题的“70后”与“70后”共同的历史经验两个角度,讨论了徐则臣及一代作家创作所面临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提到徐则臣在创作中的“历史创伤”是值得研究的议题。

研讨会上半场以“乡土叙事与城镇经验书写”为讨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作家梁鸿从身份的追寻、故事性和文化元素三个层面探讨徐则臣的写作,她认为世界元素就在生活内部,徐则臣准确地抓住了社会生活的逻辑,敏锐地找到了他所属的地方的历史、文化、地域、自然元素,找到了在历史洪流之中书写和理解的位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翟文铖从乡土文学谈起,认为徐则臣的创作融合了价值主义乡土文学、启蒙主义乡土文学和民间乡土文学形态,与此同时,徐则臣继承和融合了五四的文化成果,在《耶路撒冷》之后,走向了更开放的境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旸发言的题目是《大运河的气质和诗意》,他认为徐则臣把北京作为大都市的史诗转化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具有文学视野的全局性。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助理研究员刘诗宇回溯了文学史研究如何处理“70后”作家的问题,侧重讨论城镇经验,他认为,写城镇经验意味着作家能否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最能够产生故事的孔窍,这是今天文学最为可贵的东西。

“乡土叙事,城镇经验与世界想象——以徐则臣创作为视点”研讨会举行

张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学术主持张莉在上半场探讨结束前总结道,徐则臣的创作包含了地方性,同时又有世界性的延伸。他用直觉的方式,抓住了城乡经验的流动性,以他的方式写出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当代中国经验。她还提出对乡土叙事与城镇经验书写的讨论并不仅仅是讨论徐则臣,而是通过讨论,去思考“70后”一代在乡土叙事传统里面做出的贡献。以徐则臣为视点,可以看到一代作家的经验如何书写、如何呈现。

下半场围绕“城乡流动与世界想象”展开交流。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孟庆澍首先发言,他提出了“70后”作家的先锋性问题,认为徐则臣的小说中有隐藏的批判性,在书写当代史问题时,保留了重要的诗性部分。而当代作家对当代史的表达,还有文章可做。孟庆澍认为徐则臣有条件去突破机制,做“我的文学实验”。

《中华文学选刊》执行主编徐晨亮在徐则臣小说中发现了虚与实的线索,他认为徐则臣在书写乡村经验与城市经验时,打破了虚和实的模式,将经验层叠起来,构成了新的文学空间。另外,徐晨亮注意到徐则臣以临界、悬空的状态去描述当代城市体验,这些在与不在的经验有着生长的可能性。

鲁迅文学院研究部批评家李蔚超的发言主题是“迎回现代性的抒情——以徐则臣为例谈中国化内转的可能性”,她从问题的提出、抒情传统问题的理论脉络及文化诉求、现代性抒情更续的可能性等角度,谈徐则臣的《耶路撒冷》和《北上》的抒情现代性问题以及徐则臣的经典化。李蔚超认为,情感在历史中有自由的流动,有意识地探讨会有更多收获。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教师姜肖给出了记忆的人类学、交叉经验和情感的总体性三个关键词语。她认为徐则臣的创作倾向于从具体个人的生命经验和困惑出发,打破了固有经验范式的边界,同时提供了一个能够形成共同体的审美内核,这具有先锋性的可能。

嘉宾作家徐则臣表示,此次工作坊的研讨发现了个人写作,一代人写作以及整个中国当下写作的问题。最后,张莉教授进行了总结,她认为徐则臣在中国当代复杂场域中以日常政治作为写作内涵,对节奏非常敏锐。工作坊研讨旨在推动一代作家的写作进入研究领域,与谈学者与评论家视野开阔,提出的许多问题值得继续探讨。

“乡土叙事,城镇经验与世界想象——以徐则臣创作为视点”研讨会举行

与会人员合影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