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把冷硬的学术饼子变成羊肉泡馍

2020-11-23 15:57:19 caanets.com
关键词:《历史的荣耀》 历史故事

把冷硬的学术饼子变成羊肉泡馍

把冷硬的学术饼子变成羊肉泡馍

把冷硬的学术饼子变成羊肉泡馍

“顺时针研究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这是“历史研习社”的座右铭,很多读者觉得“毒”字一定是写错了,但是“历史研习社”想做的“解毒”区别于“解读”,这其中更有一层动力,带领人们冲破自己固守的认知和自我限制,去接近历史的真相。

“历史研习社”是微信历史自媒体行业的元老,成立于2014年,作者团队由诸多名校的历史学硕士、博士和青年教师组成。近日,由天喜文化策划、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荣耀:中央帝国的时运、铁血与霸业》(以下简称《历史的荣耀》)面市,该书是“历史研习社”首部出版图书,从人心、霸业、权谋和兴亡四个层面,通过两个主题并结合两个时代,运用详实的史料和专业研究,探求中国数千年来,历史的智慧和人性的光辉。

为何起名为《历史的荣耀》,“历史研习社”引用了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的一段话:“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因此,他们希望怀抱温情与敬意,从学术的视野出发,讲述不一样的中国历史故事:王朝权力更迭的逻辑、草原部落强盛的密码、决定天下大势的地理枢纽、北上南下的交通节点、帝王的财富攫取之道……

“如此深厚的历史沉淀,数千年延绵不绝的文明史,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一种荣耀。因此作为历史研习社的第一本图书,我们决定将它命名为《历史的荣耀》。这既是历史的‘荣耀’,也是我们的‘荣耀’。”

强调写作的心理距离,3秒钟抓住读者

历史是深刻复杂的,传统的历史通俗读物往往重理论和格式,介绍历史事件平铺直叙,阅读者常觉得枯燥晦涩。而一些优秀新媒体平台上的历史文章,往往通过一个历史事件为切入点,以通俗性、故事性强的文笔,向读者普及历史,这也是其不同于传统读物的特点和受年轻读者喜爱的原因。

“历史研习社”坦承,他们基于自媒体平台的写作经验,跟传统意义上的书籍、论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预设的读者阅读场景一般是在手机上进行快速阅读,3秒看一眼标题就会判断是否点击阅读,30秒看一眼开头就判断会不会读下去,能花3分钟通读全文已经是非常认真的读者了。这有点儿像相亲,读者不会有耐心听你絮絮叨叨、长篇大论,也不喜欢你自我炫耀式地掉书袋,你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说服读者‘定睛一看’,这才有可能一步步‘诱敌深入’,让读者明白你这篇文章要讲什么东西、亮点在哪里、有哪些新知识。如果读者手指一划就走了,再有料的文章留不住读者的注意力,也是不行的。所以,在行文的过程中我们会尽量避免生冷怪癖的名词和复杂艰深的学术概念,强调写作的‘心理距离’,强化问题意识,突出结构性的冲击力。”

总之,在自媒体上写作,为了把研究中发现的好玩儿的、耐琢磨的、有颠覆性的观点跟读者分享,就需要作者可以把象牙塔中冷硬的学术“饼子”,变成大众读者吃得有味的“羊肉泡馍”,“有时候,我们其实很羡慕一本专著的作者,能从容不迫地用几十万字跟读者进行深入交流。只是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严肃阅读是一个需要很高时间成本的事,我们不敢奢望读者正襟危坐捧读我们的书,还是希望在一些带有自媒体风格的叙述中,能够徐徐打开一幅跌宕起伏、发人深思的历史画卷,展现给读者。”

“讲故事”的书写模式,“系统性”地研习历史

对于中国古代史的发展,传统的读物均是以朝代兴替为章节,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书写。这样的体例过于繁冗,对于读者来说没有新意,而有一定历史知识基础的读者,也不再对这种体例的历史书写方式感兴趣。

《历史的荣耀》以一种全新视角,梳理中国从秦汉到清末两千余年的历史。全书分别总结出中国古代王朝发展的四条主线、六个主题,再选取不同时代的历史故事进行阐述,从而揭示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走向,总结历史规律。

第一个话题是“人心”。《孟子·离娄上》有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因此,从古至今的治国者,都是以获得人心为其执政的重要目标,只有获得人心,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正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因此,全书第一篇便以汉末三国时期为主题,用两个章节讲述了人心离合如何决定了王朝命运的走向,从而体现出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

第二个话题是“霸业”。中国历史是由众多民族共同构建的,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因此全书的第二篇便是讲述了从唐代至清代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流、征战,从而展现出中国是如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使读者立足历史,了解当下。

第三个主题是“权谋”。中国古代的帝制社会中,中央集权的加强强化了封建社会的稳定,也促使了国家大一统的奠定,这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线索。本书在这一篇下,分为两个主题,讲述了古代的朝廷是如何通过巩固政治权力和财政治理加强中央集权的。

最后一个主题是“兴亡”。中国古代历史的王朝更替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全书最后一篇选取清末的背景,在沉重的历史故事中,总结王朝末期衰亡的规律,以史为镜,发人深省。

《历史的荣耀》中,历史研习社还在每个主题下,精选几个不同的故事,对主题内容进行阐述。每个主题的切入点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如三顾茅庐、王安石变法、乾隆帝下江南等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同时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寓意,并能够与全书的主题紧密结合,以小见大。比如王安石变法的故事中,既能体现出中国古代的理财思想,也反映出宋代政治的先天局限性,揭示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原因。

全书选取的三十二个历史故事,对应几大主题,每篇文章最后都进行总结,阐述了该篇文章与章节主题的关系,并与下一篇文章进行衔接,逻辑紧密,由表及里,从点到线再到面,引导读者从每个历史的微观细节窥视出历史的深刻规律,杜绝了过于宏大而空洞的历史叙述模式,也避免了仅仅讲述过于碎片的历史细节而忽略了历史发展的大势。

是否会担心普通读者阅读困难,“历史研习社”表示,他们从一开始写作,就照顾到广大读者的阅读体验,所以不会讲特别偏门的话题,避免用生僻的专业名词。“凡是好的作品,都必然是通俗易懂的,立足点是让读者看明白,而不是故弄玄虚让读者看不明白。”

作为对于历史感兴趣却不知如何在浩瀚时空中找到“入口”的读者,“历史研习社”的建议是尽量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领域去看,“比如你如果很喜欢晚清史和抗战史的话,那可以去找大量这方面的专著和史料去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我们读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死板的知识点,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历史。你记住十月革命是在何时发生的,没什么意义,你需要去研究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它对人类历史的深远影响,你要带着问题去读,才能从历史中获得认知上的提升。”

虽然是讲故事,但并非是简单的“段子”

新媒体历史科普的一个普遍缺点就是,文章内容过于浅显,立意不高没有深度,甚至可能错误众多,而这也正是《历史的荣耀》所规避的问题。

《历史的荣耀》选取的历史故事,并非是简单的“段子”,每段历史故事背后,有专业历史学研究的支撑;故事所展现的历史背景和从中得出的结论,都是来自历史学者的学术研究和历史学理论。在每篇文章之后,都列举了众多的参考文献,向读者展现出作者的专业知识、文章的深度,也能引导感兴趣的读者去搜寻阅读更多的专业著作。可以说,本书是大众读者与专业历史学者的桥梁,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学习到专业的历史知识,接触到专业的历史学研究。

“历史研习社”介绍,他们的每篇文章几乎都是一篇小论文,都有着作者自己对历史独特的见解。“我们的文章很少会去叙述某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很少去叙述某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我们不做在百度百科上随便搜索就能查到的东西。我们总想着要带给读者新鲜的观点,而不是让读者看到烂大街的思想。比如在翁同龢毁掉北洋海军的那篇文章中,作者想表达的是,他一辈子为了名誉,不惜搭上国运,不惜与李鸿章闹掰,可是最后他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名誉,相反,他跟李鸿章一起被世人嘲笑。当我们为了某样东西耗尽一生心血,甚至不择手段,到最后还是可能一场空。这才是翁同龢一生最大的悲剧。”

“历史研习社”认为,书写历史,就应该把过去发生的故事优美地讲述出来,但同时也必须把这种故事本身具有的种种复杂性,以及它所具有的表面和背后的内容,忠实地呈现出来。能做到如此的深入浅出,是一个历史学人功力的体现。

而在他们看来,熟悉的历史不等于真正了解的历史,譬如中国人熟知的三国故事,许多都是基于《三国演义》衍生出的桥段,将文学中的人物形象默认为历史人物本身,其实对于理解历史会造成一定的障碍,甚至造成对历史的误解。汉末三国的历史正是由于文学作品的影响而被人广为关注,但大家对这段历史又存在不少误区。“‘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了解历史事实并不等于了解事实背后的规律,历史事实有时候更像是‘小山重叠金明灭’,越是感觉熟悉的历史,其实向深层次里探究,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新发现。”

也许永远无法触及历史真相,但可以不断逼近

历史题材是影视剧和小说的一大热门题材,为什么大家明明知道影视剧是“演绎的”还喜欢看?

“历史研习社”认为陈寅恪先生有段话很值得琢磨,“古事今情,虽不同物,若于异中求同,同中见异,融会异同,混合古今,别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幻觉”。所以,对于古代的历史能感同身受,古今之别,并不影响我们“融会异同”。

“历史研习社”对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戏说”是支持的,“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混合古今的产物,在日常的语言中动辄成语典故、引经据典,又或者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回想先贤模范,人际交往的时候难免共同回忆过去。我们很少看戏说、解构、穿越的小说和影视,不过我们是支持的。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如果只有历史正剧,是很难将这些历史资源充分利用的。这些戏说、解构、穿越的作品,可以使更多的人对历史产生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去学习历史、研究历史、传播历史。”

“历史研习社”表示,《历史的荣耀》的构思就是要总结一些王朝兴衰的原因,通过个人的努力、挣扎、阳谋、阴谋等等,来窥视历史发展的底色。“历史是人来创造的,人才是历史的主角,只有把人物代入历史,才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历史。”

谈及历史与生活的关系,“历史研习社”认为,历史内在于生活,生活又终将成为历史。生活中能接触的一切事物,都会有一个时间渊源,成为历史学可以关注的对象。我们并不主张把历史跟生活截然分开,觉得写古代的事情就是另一个时空的事情,跟我们毫无相关。“其实大部分喜欢历史的读者都明白这个道理,人类身处的物质环境在变化,就算如科幻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从碳基时代发展成硅基时代,人性也不会改变。古人也好,现代人也好,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点,算盘打得精一点,在这一过程中会上演各种各样的‘大戏’,有人性光辉的一面,也会有人性幽暗的一面。技术在进步,文明在跃进,但人性中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不会变。读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

这也是“历史研习社”为什么要在座右铭中强调“解毒”的原因,“我们关于世界的认识常常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建构出来的,大脑对于收到的信息有一个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又会受到道德、法律、认知、情感、欲望等多种因素的干扰,给事实加上许多层的滤镜。而这些滤镜往往影响我们对事物本质的判断。历史能帮我们提供了解当下世界的标尺,而不是只从单一的角度来评判现实。学历史的人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不断挖掘不同的媒介记录下来的历史记忆,去伪存真,形成一套关于过去的事实系统。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触及历史的真相,但可以不断逼近那个真相,这也是我们希望跟读者一起探索的事情。而我们也相信,越是能探清历史的真相,越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当下。”(文/ 张嘉   供图/兮兮)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