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在全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际,却遇新冠肺炎疫情。但承与天斗、与地斗之志,中华民族仍百折不挠,斗穷斗贫永不停歇。不管条件如何艰巨,外界如何变化,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坚定地朝着既定的目标而去。摆脱绝对贫困、复兴中华民族的新时代大业仍然紧锣密鼓进行着。在此背景下,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文旅新闻部策划推出“新黔边行”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报道,成为脱贫攻坚主题书写的一抹亮色。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反映这一主战场的诸多报告文学,在近几年自然成为全国文艺的一个热点现象。譬如何建明、李春雷、王宏甲等省外作家的黔地报告文学,欧阳黔森、王华、肖勤、戴时昌、林吟等一大批省内作家的本土题材报告文学便是。“新黔边行”系列报告文学由李缨策划、记者彭芳蓉执笔,一共在天眼新闻文化频道推出108篇,在《贵州日报》已推出纸媒专栏多次,刊发20多篇,已汇入这一文学潮流的主流之中,其内容朴实、特色鲜明,体量较大,原生态地多方面贴近黔边生活,是反映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又一引人注目的文艺现象。
“新黔边行”有几重含义:一是相对于35年前的1985年,《贵州日报》曾推出专栏“黔边行” ,刘庆鹰、蒙应富两位记者以新闻通讯的方式历时半年,走遍黔边30多个县,收获了100篇报道,成为一时之显。二是立足于新时代与新媒体,以文艺鲜活、感性的形式检阅黔地脱贫攻坚这一新的主题,选取的典型较多,覆盖面广。三是在今昔、新旧、贫富的多重对比之间,以村寨和乡镇为中心,重新聚焦于村寨中落地生根的党的脱贫政策、乡土能人、产业调整、乡村旅游等对象,侧重凸显广大民众新的精神面貌为己任。
众所周知,贵州因地处西南山区腹地,在乌蒙山区、大娄山区和武陵山区的连片贫困区域中,千山万水、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加之石漠化严重,历来是贫穷的代名词。尤其是“黔边”地带,地处多省交界之地,各方面更是处于劣势,成为最为贫困之地。“纳威赫,去不得;务正道,吓一跳”类似的民谣,便是生动形象的说明。“黔边”是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成为检验脱贫攻坚的试金石,这一点不言自明。中心与边地是相对的,贵州全省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决胜区,黔边也就是主战场的主场,是决胜区的中心。而“新黔边行”则把“黔边”带入脱贫攻坚报道的“中心”地带。
“新黔边行”以报告文学冠名,充分发挥报告文学这一文艺轻骑兵的作用。作者深入黔边,眼见为实,行程上万公里,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原则,作品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从地理空间上建构了一个环绕黔边的审美空间。贵州是一个内陆省份,与川、湘、渝、桂、滇相邻,全省88个县级县、市,有30余个与邻省犬牙交错。在“新黔边行”中,既有鸡鸣三省之地九旬村民侯明扬的红军革命口述,也有脱贫农家门口“感谢共产党”的水泥石碑;既有黔、湘、渝三省交界之地“边城”的边区协作,也有黔、桂跨省之地乌英苗寨的朗朗书声……这一黔边地带,多半是少数民族聚居或多民族杂居之地,风景优美与地寒民穷并存,贫穷落后的帽子摘除后,美的本来面目得以慢慢呈现。二是这些作品几乎都以黔边村寨为对象,虽然题目较多凸显乡镇之名,但最后落脚点是具体村寨,计有百个之多,涉及大小村寨中政府帮扶政策、道路交通、返乡创业、教育扶智,以及像栽种桃李、油茶、罗汉果、天麻、山豆根等新的种植业,养牛、羊等新养殖业等十余个不同题材。这些题材统一在脱贫攻坚这一宏大主题中,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三是将书写乡土人物作为重点,塑造了一大批有声有色的人物。譬如各级乡镇干部,派驻村组的驻村队员,村里支书主任,以及各显身手的致富能人,都是作品的主角。至于乡村医生、教师、非遗传承人、农业公司、物流园区等从业人员,也有专门的篇什予以呈现。像徐徐展开的画卷一样,“新黔边行”展示了众多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中冲锋陷阵、砥砺奋进的时代画面。他们身处这一时代的漩涡之中,贡献各自的聪明才智,成就自己。四是讲述贵州故事,切入口很小,或一村一貌,一人一事;或聚焦乡土,围绕产业,书写创业与脱贫路上的酸甜苦辣。不同人物的面目、性格、经历、故事迥然有别,但巧干、大干加苦干的心劲却曲径通幽,摆脱贫困,追求美好生活,撕下绝对贫困标签的精气神也是息息相通。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今, 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贵州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现在是全国减贫人口最多的省份。这些数字和变化的背后,包括了千千万万黔边群众的脱贫壮举。人民群众创造了新的历史,这些黔边地带走出来的人民群众,丰富着新时代报告文学中的人物长廊。“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接其意而用之,即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千山万水不等闲,“不等闲”,只争朝夕!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